第90部分(第1/4 页)
匆匆赶到都察院,迎面遇到个同僚出来,这人一见他,眼睛一亮;“邓兄,你的脚疾好了?哎呀呀,正要寻你,上次拜读了你的诗,真真是倾慕啊,真要讨教诗词之道,不料总不见你来当值坐堂……”
邓健冷笑,觉得这家伙的话刻薄无比,他别过头去,傲慢无比的道:“我有公务。”
这就是赶人了,很不给面子,就差直接很不屑的跟他说,滚去一边玩泥巴去。
“……”同僚毫不犹豫的走了,虽然都察院里各种神经病都有,没几个人是正常的,一个个像打了激素的斗鸡,隔三差五都要嗷嗷叫一下方能发泄下,可是似邓健这样更恶劣的,还是离远一些的好。
半柱香之后。
邓健便将自己的奏疏拍在了佥都御史大人的案头上,他这一次几乎没有任何转圜余地,不似从前那样,自己写了一封奏疏,还请大人过目,或者说,请大人指教,他几乎是用不可置疑的口气:“请大人立即加急奏报朝廷,下官已经留档了。”
留档的意思就是,他已经没有跟任何人商量,直接在都察院备份,这份奏疏,已经非要发出去不可,不可能重新修改,或者是都打回去,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否则都察院这儿留档的奏疏与递入宫中的奏疏有出入,就是很严重的事,有欺君之嫌,这样的做法,某种程度就是为了防止在奏疏投递过程中,出现人为的毁坏或者是瞒报。
佥都御史张绍抬眸,看着这个脸上稚气未若的御史,想发火,又不知该怎么发,只好心里摇头,依然一副淡定的样子:“噢,好吧,知道了。”
能怪他什么呢?
张绍看着神气活现离开的邓健,觉得这个家伙,就如当初的自己,初生牛犊不怕虎,总是动不动就莫名亢奋。
但是他渐渐也会和自己一样,磨掉身上的菱角,这火爆的脾气,最终也会被未来仕途上一件件一桩桩的事而沉淀下来。
张绍拿起了奏疏,看到了叶春秋三个字,也是皱眉,这就难怪了,难怪邓健要暴怒了。
嗯,发出去吧,反正已经留档了,而且……似乎邓健那儿也没有了转圜的余地。
那个叶春秋……倒是见了鬼,居然遇到了邓健,被邓御史咬住的人,能有好吗?
张绍心里摇头,觉得有些可惜,在都察院久了,他很清楚这份弹劾奏疏的分量,弹劾奏疏有两种,一种叫实奏,一种叫虚奏,所谓的虚奏,就是风闻奏事,比如听说某某官生活作风不好之类,没有什么实实在在的证据,纯粹就是为了恶心人的,而宫中和内阁,大抵也只是一笑而过而已,不会有什么实质性的惩处。
至于实奏就严重了,因为一旦实奏,往往奏疏之中就有时间地点人物,属于据实禀奏,一般这样的奏疏,朝廷多半会核实,而一旦朝廷有了裁处,往往被弹劾的人就要糟糕了。
哎……张绍叹口气,他是老好人,也不忍一个举人就这样毁掉了前程,可又能如何呢?无能为力啊。
……………………
三天下来,工事已经构筑得差不多了。
叶春秋不确定七月十三倭寇什么时候来袭,可能是子夜,也可能是清晨,当然,最大的可能是在天刚拂晓之时,这个时间是袭击的最好时机。
也就是说,此时正是七月十二的傍晚时分,不出意外,在五个时辰之后,一场史册上所记录的浩劫即将开始。
做了这么多的努力,叶春秋没想过挽狂澜于既倒,他只想尽力去拯救一些人而已,即便自己和他们素不相识,甚至这些各自的人生,永远都不会有任何的交集,叶春秋不是个同情心泛滥的人,他只希望能尽一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按照钱谦和他的计划,在水寨中的将士吃过了晚饭,反正也放了工,不必去修建牌楼,所以便可出发。
钱谦才不相信有什么所谓的倭寇来袭,都司大人都要一举攻克倭寇巢穴了,哪里来的倭寇?
不过叶春秋的信用,他却是信的,既然有银子拿,好吧,陪着走一遭又无妨。
只是……
用过了晚饭,唐大使似乎早已知道了什么似的,却是令人鸣鼓,召集营中兵马到了校场,他脸上似笑非笑的看着这些匆匆赶来的官兵,四周已点起了火把,而他……却是慢吞吞的叫人搬来了他的官帽椅,然后坐在椅上,不发一言。
叶春秋的犯罪事实,已经很清楚了。
黄水滩那儿,据说工事已经修筑得七七八八,这个小子,哼哼,如此越庖代厨,简直就是胆大包天,还什么提防倭寇,把自己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