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药泉山遇獍现白骨 明月岛龙娃降鱼精(第2/8 页)
的大门—-三门,以此开始了远离人世喧嚣,吃斋念佛的寺院讨生。再看每座殿堂周围都有郁郁葱葱的松柏,院中可见袅袅升起的香烟,能闻嘚嘚回荡的木鱼音及韵律当当的钟鼓声。
摩罗娃绕过影壁墙,面前出现一座通道式长方殿堂,其左右两侧各有密迹金刚塑像一尊,手持金刚杵,摩罗娃从佛经中得知这是个传说:古时天竺有两位王子皈依佛门,发誓常随佛旁,聆听佛的一切说教和一切秘闻,故称密迹金刚,但佛教传至东土后,这寺庙中的密迹金刚就被“哼哈”二将所取代,这也是佛教在东土之转化。再往前行便是天王殿,殿中供奉弥勒佛。
摩罗娃心道:这弥勒佛又称弥勒菩萨,大肚罗汉,是竖三世佛中的未来佛,而这药泉禅寺之弥勒却为坦胸露肚,喜笑颜开之象,甚是喜人。再看弥勒殿两旁的柱子上刻有蕴含誓理高深的对联:
“慈颜常笑笑古笑今笑世上可笑之人,
大肚能容容天容地容天下难容之事”。
摩罗娃点首赞道:“这上联是说看世上众生,镜花水月名利色情,却空为人生百年,岂不可笑;下联是表佛心能忍,容无知人所做的一切。”再观弥勒佛两侧是威武的四大天王,分别是:
东方持国天王多罗吒,守护东方,脸白,穿白色铠甲,手中法器是碧玉琵琶“持国”,其意是慈悲为怀和扶持国土,手中的琵琶表示用音乐感化众生,也表示“调”音。
南方增长天王毗琉璃,守护南方,面青,穿青色铠甲,手中的法器是青光宝剑,其意是令众生增长善根,宝剑是为了保护佛法,也代表“风”。
西方广目天王毗留博叉,守护西方,红面,穿红色甲胄,手上缠着一条龙,“广目”其意是用“净天眼”观世界,代表“顺”。
北方多闻天王毗沙门,守护北方,绿面,身着绿色甲胄,右手持宝幡,左手握银鼠“多闻”,其意是名声闻于四方,手里的法器代表“雨”和制服妖魔,保护丰收。
摩罗娃知道佛教认为四大天王是护法神、守护神,他们担负着护佛、护法、护僧、护国、护众生的职责。凡间则认为他们代表“风、调、雨、顺”,保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众生平安。
弥勒背面是一尊手持金刚杵、穿甲戴盔的韦驮像,号称护法天尊韦驮。传说佛祖赋予他保护寺院和“佛、法、僧”三宝安全之责,是寺院的守护神。
摩罗娃出了天王殿后门,面前大院正中摆放着一个石雕大宝鼎,刻有药泉禅寺寺名,其北侧摆放有燃香供佛的大香炉,殿前还有二块功德碑。迎面正是药泉禅寺的大雄宝殿,大雄宝殿为重檐歇山式,雄伟壮观,进入大雄宝殿,只见高大敞亮、金碧辉煌、殿内供奉的塑像众多,大殿正中供奉华严三圣像;左右两侧配置十八罗汉和造型精美,雕刻技艺精湛的紫檀木雕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看来乃是药泉禅寺镇寺之精品;主尊佛的背面配置大型海岛观音像。大殿正中的主尊像,供奉在须弥座台上,主尊佛为佛祖释迦牟尼,两侧分别为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殿内佛像前张挂着许多经幡及各种法器,使大雄宝殿显得庄严肃穆,令人肃然起敬。殿堂内有许多妙相庄严、气势雄伟、技法精湛的各种塑像,有色彩艳丽,画技高超的壁画,摩罗娃从佛经中知晓:古天竺佛教信徒尊称释迦为大雄,意指英勇无畏、法力无边,因此将供奉释迦牟尼的殿堂叫做大雄宝殿,身处其间,便感千百年来积淀而成的佛教精髓在瞬间释放。
摩罗娃遍游药泉禅寺,细细观赏,对比佛经,不禁感叹佛法的精妙,但又心中疑惑,这偌大的寺庙空无一人,虽可闻木鱼钟鼓之声,却不见半个僧侣踪影,真是怪哉怪哉!摩罗娃见这庙中无人,也未见有妖气存在,便想如能找到三个兄弟,到此歇息岂不美哉。想至此正欲退出庙宇,寻路返回。突兀,只听庙后传来一阵怪异的叫声,这声音尖利刺耳,却在庙宇上空回荡,经久不息。摩罗娃大惊,急纵身往庙后掠去,待来到庙宇最后一层院落,面前现出一个月亮门洞,摩罗娃往门洞里观瞧,不禁大吃一惊,只见那门洞内有一魔怪,看它怎生模样:
斑纹皮袄,全身金黄。血盆口食山吞谷,凶光射绿眼一双。头高昂呲牙舞爪,腰身短四腿如纲。鬃毛炸胡须乱抖,吼如雷唬吓四方。尺八寸红舌吐出,可拖地胸腹毛长。其戾气远振天涯,凶傲像胜似虎狼。
且说摩罗娃见那魔怪甚是凶恶,不禁心惊,再看它脚下竟是堆堆白骨,摩罗娃恍然,暗道:吾觉这寺庙怪哉,怎无人影,却原来都做了这怪物的口中餐,这药泉禅寺的僧人惨也!吾定要铲除此魔,为众僧报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