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第3/4 页)
采。阎锡山当然更希望孙中山来晋。于是他一面主动致电孙中山敦请赴晋,一面派谷思慎、梁上栋至京迎接。
当时,孙中山接到阎锡山的邀电后,非常感动,他及时复电阎锡山“此次来京,本拟游晋,以领诸同志大教。乃先辱蒙电招,感激无似。一侯事竣,即当奉命”。
据梁上栋回忆:
八月间闻总理已到北京,山西全省人民,莫不引颈希望总理来晋一行,各界函电邀恳,并派代表恳切陈词,总理乃允于离京后来晋一行。国民党山西支部(甫由同盟会改组,笔者亦被选为理事之一)阎都督及国民公会(其时为谘议员局及省议会过渡时代之全省民意机关),推派笔者及谷思慎君赴京迎迓,总理于九月十七日离京,十八日下午到达太原。
与孙中山先生相随赴晋的有负责华北国民党党务的张继、随从秘书吴铁城、交通部叶恭绰、山西籍原南京临时政府*次长景耀月、澳大利亚人端纳等。
沿途孙中山先生略述了其十年建筑二十万里铁路的计划,他说:“我国版图广阔,物藏丰富,非求开发,不足以言富强。开发之道,舍兴筑铁路而莫属。若以千人筑路一年,可成一里,则二十万人,一年可成两万里,二百万人,一年可成二十万里,以我国人口论,用二百万人筑路,当无问题,若期以十年更无论矣。惟需款约六十万万元,当兹革命初期,民穷财困,何堪肩负如此巨任,倘能利用外资外力,实乃唯一成功之捷径也。次就国防军事而言,兴筑铁路,尤感迫不及待。譬如我国有二百万兵,分布二十余省,平均每省不过十万,敌人以三十万兵,即可制我而有余,盖敌人三十万兵敌我十万,非敌我二百万也,其制胜可断言。故名为二百万兵,因交通运输不便,实与无兵何异!反之,若助以铁路以输运,有兵百万即足矣。”
火车抵阳泉站,孙中山见路旁煤块堆积如山,乃详询山西煤铁开采情形,并对山西与英商福公司因煤矿权争执用巨款收回自办,及保晋公司办理等情形均询之。总理意以货恶其弃于地,不必藏于己之道理,主张应尽量开采,对于外人投资,似不必十分排斥。又说,我所拟的铁路计划,如不利用外资,将永远不会成功。 。 想看书来
一、还乡视事 迎孙来晋(2)
当孙中山先生问到,山西军政情形时,梁上栋据实汇报说:“三镇兵奉袁命入晋后,阎都督率所部退晋西北,后转战绥西,三镇兵又派一部分南下占据临汾(当时之平阳府),晋北有续桐溪、弓富魁等成立忻代宁公团,乘隙占领大同,晋南有李鸣凤、张士秀等占领运城。元年阎都督回太原,三镇兵已撤退,但晋北晋南两部分起义部队,编制问题,迄未圆满解决,续桐溪虽已就巡警道(当时仍用旧官名),而其部队仍在晋北一带,晋南方面有李张,太原更无法遥制。”
孙中山先生听后,颇觉焦虑,当时对梁上栋和旁边的张继说:“你们应想法子劝他们,内部先统一,然后同心努力革命,现在既已公认阎为都督,就应该支持他,倘若内部再发生事故,岂不给袁氏以可乘之机。”(到太原后,张继曾与续桐溪切谈,一月以后,梁上栋大胆地向续及阎提议解散忻代宁公团,居然得到双方同意,而此一关系山西大局安危的一件大事,竟得顺利完成)。
车抵寿阳及榆次两县,就看到黑压压的人海在摇旗欢呼,及抵太原,站内站外,一直至新南门内大街,都挤得水泄不通,均想一睹孙中山这一世界伟人和民族救星的风采。
那天,阎锡山亲至石太铁路岩会站伫立恭候。
9月18日晚上,孙中山先生与阎锡山进行了深切的座谈。据梁上栋回忆:
总理说:“你原与我约革命军到河南后,山西出兵接应,你提早在太原起义,对革命之影响很大。”
阎说:“我早动作,是出于不得已。山西巡抚陆钟琪之子亮臣,为我日本同学,陆巡抚有感革命势力之威胁,调其子亮臣来晋,对我说:‘山西不要早有举动,大势需要造成革命时,可整个赞成。’但不数日陆巡抚命令山西新军两标(相当团),一标开平阳府(临汾),二标开代州,调巡防队七营接太原防务。并令黄国梁的一标先开拔,我的二标后开,我认为这是反革命的布置,开拔之日,不得不于一标弹药到手之后,即冒险发动。”
总理说:“我与清廷议和时,最后争执的,就是山西问题,我坚持一定要将山西包括在起义省份之内,和议几陷僵局,但因我必争此点,最后他仍不得不同意我的主张。”
会间,孙中山先生对吴禄贞被刺深表惋惜,向阎询问其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