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1/4 页)
比如最常见的糖尿病,中医把这种病称为“消渴症”,是根据这种病症的表现命名的,因为病人特别爱喝水,爱出汗,饭量大,但是体重减轻,在中医看来就是一副阴虚火旺之象。还有高血压、高血脂、甲状腺功能亢进等,无不呈现阴虚的症状。虽然阳虚的人给人一种弱不禁风的感觉,其实他们没有什么大毛病。反倒是阴虚的人,浑然不知自己的能量是虚还是实,自我感觉总是特别良好,哪里会把自己当“虚弱”的人对待。可是恰恰生病,尤其是患大病的,就是这些平时一贯“身体极好”,甚至连感冒都不得的人。
面对突如其来的慢性病,甚至是更为严重的疾病,很多人都怨天尤人,总是觉得这是命运的安排,无法预知。但是冰冻三尺绝非一日之寒,只不过是你暂时不清楚如何去观察和判断,明明身体已经在频发信号,可你根本就看不懂,听不懂。
可以这样总结:“热”就是加速、亢奋的意思,它为机体的正常运行制造不必要的混乱,属于多余的、添麻烦和捣乱的能量。这股能量就像学校里每个班都有那么几个精力过盛的淘气孩子,从来不遵守课堂纪律,总要为班级找麻烦。如果不及时教育,在他们的带动下,整个班级风气都可能是浮躁、混乱、肆意妄为,甚至乌烟瘴气。中医在治疗“热”的时候,遵循的大原则就是抑制这种亢奋,用偏寒凉的药物去削弱这些过盛的能量,或者把这种过盛的能量引导到身体其他相对缺少能量的部位,以期达到平衡和谐的目的。。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四章 破解中医理论的玄机(5)
如果由于内伤病的原因导致机体呈现各种代谢都比较缓慢的状态,比如引起人体心跳变缓,血液循环趋缓,呼吸频率降低,嘴唇、牙龈变得淡白,甚至颜色发暗,脸部皮肤比正常情况下偏于青白色或青黄色,人的精神比较萎靡,嗜睡,食欲不佳,不爱喝水,不爱说话,喜欢独处静卧,消耗的能量减少等,中医定义它为“寒”。
寒主要表现是人的各种代谢缓慢、衰弱,几乎快停滞了。比如胃功能异常,不消化食物,食物吃进肚子里就好像停在胃里了,不往下运行,早上喝了一杯牛奶,到中午打嗝还能闻到奶的味道,人被撑得很饱,肚子觉得很胀。这就是一种停滞的状态。
又比如心脏不太好的人,气血运行不畅,有瘀阻的部位。古人不知道“血栓”一词,他们只能从外面观察到这些人的舌头和嘴唇呈现青紫色。而在自然界里青紫色往往是寒冷季节里的颜色,是冷色,所以古人也顺理成章的将停滞、瘀滞、凝滞等活力减弱的状态用“寒”这个词来概括。
寒又是如何产生的呢?它也是由阴阳失衡衍生出来的问题,是阴盛的结果。
阴盛是指人体阴过于强大,也就是说各种体液含量确实比较多,这就是“实寒”。实寒的人代谢缓慢,各种体液就像停在了身体里不向下运行。所以他们痰多,伴随着呼吸能听到痰鸣,当然还有咳喘。腹部也是水液停滞的主要部位。唾液多,小便多。这是由于润滑剂过多,太多的润滑剂反倒成了人体的阻力。正常情况下的动能无法推动这些润滑剂有效的循环。
阴盛的另一原因是阳虚。这种情况是阴没有太大变化,但是阳相对不足,反映出阴相对亢盛的假象,也就是说罪魁祸首是阳虚。中医把这种现象称为“虚寒”。既然虚寒是由阳虚主导的,说明是人体内的激素、生物酶等物质偏少了,人体的代谢当然会趋缓了,出现能量不足的一系列后果。从外部观察,虚寒的人表现出来的是畏寒怕冷、四肢不温、表情淡漠、无精打采、懒得说话、安静独处,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看上去“比较蔫”。这样的人由于能量不足,不喜欢运动,所以他们的水液也不能正常的循环,会出现唾液增多,小便增多,大便不成形。由于水液不容易运行,所以组织细胞内水分相对比较多,因此人看上去还可能会微微有些发胖。这时不用着急,最好的方法就是活动,不喜欢运动也要强迫自己活动,每天进步一点点,等体内的能量被带动起来了,不仅水液循环正常了,人也会变得精力充沛起来。
当然中医的调理方法也不仅仅限于运动。既然“寒”是缓慢、凝固的意思,可以说它为机体的正常运行制造障碍,中医在治疗“寒”的时候经常运用一些偏热的药物,这些药物使瘀滞散开或者化开,刺激那些运行缓慢的部位,使之兴奋起来。
三、上火
经常会听到有人说“最近又上火了”。“上火”是汉语里独特的词汇,它是什么意思呢?为什么会上火?
中医认为,“气有余便是火”。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