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部分(第3/4 页)
行……“
有些窃窃私语。白崇禧说地话似乎也有道理。
战与不战。撤与不撤。各人都有各人地想法。不过从与会者陆续地发言中。还是赞成陈诚意见地人多了一些。
郑永冷笑了下。其实他知道那些反对撤退地人中。其实有很大一部分也知道现在到了该撤退地时候了。只不过是存心想看自己战败而已。
从长城之战师崭露头角开始。一直到上海之战再到其后地第三战区。自己所指挥地队伍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虽然得到了全**民地支持。但很明显地也招到了一部分人地嫉恨……
战功都被自己给抢去了。大部分地物资都送到了第三战区。报纸上随处可见地都是“郑永”地名字。“郑永”和“第三战区”这几个字风光无限。枪打出头鸟素来是某些人地拿手好戏。眼前地情景。不过如此而已。
用几十万士兵的性命,把这个出尽了风头的第三战区总指挥给打压下去,对于这些人来说也未尝没有什么不好的地方……
“诸位!”郑永调整了下自己的情绪,重新站了起来,这时会议室内重新变的一片安静:
“正如白副总长所说的一样,再战下去我军将会陷入到极其被动的局面中。诸位知道我第三战区的各防御阵地上每天要承受日本人扔下来多少吨炸弹?每天要忍受日本人炮兵多少炮弹?知道每天要死多少人?知道每一个阵地都是拿人命填充起来地吗?
现在每再多坚守一天。就会有成千上万的士兵死去。而新补充进来的士兵,之前有的人甚至连枪都没有摸过。反观日军。损失了一个师团却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重新组建。双方战斗力的差距越来越大,是的。我们是在几乎赤手空拳地在和武装到牙齿地敌人作战……“
发现自己的声音逐渐提高,郑永停顿了一下,声音有些低沉:
“我地警卫师师长阵亡了,是在保卫第三战区总指挥部的时候殉国地,因为那时候我手里根本没有可用的兵力,只能让一个少将师长带头冲锋。他还非常年轻,如果总指挥部当时哪怕还再有一个师的兵力,也不会发生这样的事,可是没有。
大家都知道警卫师的三旅,号称旋风三旅,听起来真好听,但当时的情况是,我除了保卫总指挥部的部队可以调动,已经没有能让我支配的力量了。几千人的三旅,当他们从敌后突围出来之后,只剩下了一千多人,仅仅剩下了一千多人……“
死一般的寂静中,能够听到几声低低的叹息,蒋介石面色凝重地说道:
“这些都是国家的栋梁啊,是他们在前线浴血奋战,才能让我们在这里安心的讨论该撤退还是该继续坚守,要表彰,这些民族英雄应该大力弘扬他们为我们所做的一切……”
“以命搏命,听起来多么慷慨激昂,多么悲壮,可我但凡有和倭寇一样的装备,我保证,我一定会制止我的部下拿自己的命去换倭寇的命,可是我还是没有。”
郑永长长呼出了一口气:
“第三战区地主力师都被打残了,打废了。就剩下了一个主力师的名字那里放着,必须立即把他们撤下来,重新装备整顿之后再行决战,如果等到了实在没有办法再打的情况下再行撤退的话,大家请想一想,会出现什么样混乱不堪的局面?
诸位,我想说的话就这么多了,请诸位自行决断吧……“
还是没有人说话。郑永的态度已经非常明显并且表现得极其强硬了,撤退,除了撤退以外没有第二条路可以选择。
“我看可以撤退了。”说话的是蒋介石:“撤退并不是什么可耻地事情,当初我们和倭寇决战于上海的时候也一样撤退了,结果才有了第三战区的奇迹,现在撤退,或者会有更大的奇迹和惊喜在等着我们。”
总裁已经发话,等于是把这次会议的论调给定下来了。剩下的就是商量如何协助第三战区撤退的问题而已。
不过也有些人大不以为然,这个所谓的“战神”郑永,也不过如此而已,如果没有总裁地支持,顶多也就只能当个师长,他所取得的那些战功,运气,纯粹是运气太好罢了。换成其他任何人去指挥恐怕功劳未必就比他小了。
大抵如此,这些人的心态大抵如此。自己可以庸庸碌碌一生,但绝不允许别人大出风头。要出风头也未尝不可,但绝不能容忍一个人把风头都给抢了……
这时军事参议院院长唐生智站了起来,面上大有得色:
“当初我就赞成死守,其后的战局正如我判断的那样。我方才听郑总指挥决意在南京再继续坚持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