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部分(第2/4 页)
看着他们生生放弃大好河山,跑去偏安一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那个时候,他并没有想到什么民族大义与反叛,因为他知晓石勒的惊世才华,他觉得,在石勒的统治下,百姓一定会生活的更加幸福,免遭离乱。
可现实终究是残酷的。石勒在执政二十四年后身故,其侄石虎趁机夺权,揽得赵国大位。
他冷眼看着石氏家族内斗纷繁,没有丝毫动作。因为他只是一个领兵作战的将军,他要做的只是开疆拓土,竟自己的干爷爷、以及父亲的未竟之业。什么夺权、什么乱政,与自己无关。
石虎上位后,十分待见他,将他重新收做自己的养孙。他也希望石虎可以像石勒一样,不断的发展赵国的国力,给百姓以富足安定。
可他的期冀对于石虎来说,实在是太过幼稚了。石虎没有颁布什么惠民的政令,甚至没有努力的发展国力。石虎当政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要集天下万民之力,满足一己之私**
自古以来,圣明国君的政策或许不尽相同,可残暴之君的政令总是没有什么区别的。也许,石虎和历史上的昏庸之帝唯一的区别就在于,他在耽于享乐的同时,还不忘了继续拓土开疆。可石虎每攻下一城后,所下达的第一道命令却是屠城
不论男女皆杀之青州被攻克时,一道屠城令后,全城百姓逃脱升天者,只得八百余人。
看着自己的族人被残忍的杀死,我们的主角再也无法平静了。他并没有向那个姓萧的英雄一样,与两军阵前折箭自杀,下意识的去洗脱自己骨子里的原罪,而是在劝谏不成后,直接起兵造反,杀他丫的。
反叛总是不好听的,但他义无反顾。
他的复仇方式很简单,很直接,也很粗暴,充满了军人骨子里的血性。你杀我族人,我便杀你族人
他没有去投奔晋朝,因为在长年的征战中,他已经看到了晋朝的无能和懦弱。他无法向多数汉人那样忍气吞声,却又在叛国之后走投无路。
无路?那便自己劈出一条路
所以,他选择自立为皇
公元350年,他建立魏国,称帝。
称帝后,他立刻发布“杀胡令”一句“内外六夷,敢称兵杖者斩之”的话语,不知唤醒了多少汉人骨子里的血性,不知让多少畏缩等死的汉人重新拿起手中的刀刃、挺直了自己的脊梁,展开了血腥的报复。
就是这一场无关道德、只关民族的复仇中,羯族与匈奴几乎被杀绝杀尽。
当然,在这场大混战中,他并没有躲在百姓的刀刃之后,而是将自己化作了一柄利剑,直指敌锋
他的**先后经历了六场恶战,每一场都是真真正正的以少胜多,每一场都可以被写入后世的军事教材
他手中的刀锋挥过出,胡人皆闻风丧胆。汉人百姓群起响应他的“杀胡令”,史书云“无月不战,互为相攻”。
这是一场只存在血性,不存在理性的报复。我不懂得该如何评价。
就算是再锋利的屠刀,也终有生锈的那一天。
公元352年,他将城中所余军粮分发给百姓,自己亲率一万人出城争粮,却遭遇鲜卑十四万大军。众军士奋勇拼杀,无人肯降。他拼死杀出重围后,陪伴了他一生了战马朱龙却脱力而倒,终是被俘。
燕将慕容恪捉到他后,献与前燕国主慕容俊,慕容俊嘲笑道:“你只有奴仆下人的才能,凭什么敢妄自称天子?”
他怒笑道:“天下大乱,尔曹夷狄,人面兽心,尚**篡逆。我一时英雄,何为不可作帝王邪”
慕容俊大怒,令人鞭三百,送至龙城,斩之于遏陉山。
他死后,山左右七里草木皆枯,蝗灾蔓延。当年五月至十二月,滴雨未降。慕容俊大惊,派人前往祭祀,追封为“武悼天王”。是日,暴雪降下,深可过膝。
……
他叫冉闵,又曾叫石闵。一个手中沾染了数百万人的鲜血,却仍怀一颗赤子之心的人。
这样的人物,没有定论。也终不可能有定论。
……
从马车上走下来的谢道韫,看着面前的渡口,以及那重兵把守、全神戒备的模样,深深的吸了一口气。
“告诉你家将军,”谢道韫回身,对着那名从邺城一路跟来的冉闵的下属道:“让他保重,别死了。”
那下属闻言一怔,旋即怒道:“这位小娘子我家将军好心好意的送你回来,你不感谢也就罢了,怎么反而诅咒我家将军呢?”
谢道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