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部分(第2/4 页)
好戏。当“圈里人”撒切尔夫人不屑地说中国
经济难成大器的时候,她决非危言耸听或妒火中烧,他们对这种债务拉动型泡沫经济可谓见
多识广。当债务货币泡沫膨胀到一定程度时,国际著名经济学家们就会从各个角落钻出来,
对中国经济的各种负面消息和高声警告将铺天盖地般堆满世界主流媒体的通栏大标题,在一
。onefx/bbs
边磨牙霍霍早已等得不耐烦的金融黑客们将如恶狼一般一拥而上,国际与国内的投资者将惊
得四散奔逃。
■■■■在部分准备金制度和债务货币这对危险的孪生魔鬼一旦被放出镇魔瓶后,世界的贫富分
化就已经注定了,债务货币在部分准备金制度的高倍放大器的作用之下,将会造成向银行借
钱购买资产的人“享受”到了资产通货膨胀和被债务套牢的“好处”,笃信无债一身轻的传统观
念的人必然承受资产通货膨胀的惨重代价。在这对孪生兄弟垄断了国际银行“惯例”之后,储
蓄者失去了保护自己财富的任何其它选择,而银行业注定成为了最大的赢家。
债务货币和部分准备金制度毫无悬念地将造成这种“欠条+许诺”货币的贬值,在这样的持续
贬值的“度量衡”之下,经济如何能够稳定与和谐地发展?
在一个凡事都要谈“标准化”的时代,货币度量衡却没有任何标准,这岂不是咄咄怪事?
当人们彻底了解了债务货币和部分准备金制度的本质,其荒谬、不道德、不可持续的本质就
暴露无疑了。
没有稳定的货币度量衡,就不会有均衡发展的经济,就不会有合理分配的市场资源,就必然
造成社会的贫富分化,就注定会使社会财富逐渐向金融行业集中,和谐社会也就只能是无法
实现的空中楼阁。
2。 金银:价格动荡的定海神针
(货币战争:凯恩斯曾经说过一句大实话,"通过连续的通货膨胀过程,政府可以秘密地、
不为人知地没收公民财富的一部分。用这种办法可以任意剥夺人民的财富,在使多数人贫穷
的过程中,却使少数人暴富。"。同样,格林斯潘在1966年也曾说过,“在没有金本位
的情况下,将没有任何办法来保护(人民的)储蓄不被通货膨胀所吞噬,将没有安全的财富
栖身地。这就是那些福利统计学家激烈反对黄金的秘密。赤字财政简单地说就是没收财富的
阴谋,而黄金挡住了这个阴险的过程,它充当着财产权的保护者。如果人们抓住了这一核心
要点,就不难理解有人对金本位的恶意诽谤了。”
通货膨胀的本质就是通过使货币购买力贬值来实现社会财富的转移。在这一过程中,能够在
基础货币被稀释之前就取得货币的人成为了最大的赢家,毫无疑义银行业是通货膨胀最大的
获益者。其次,距离银行信贷越近的人,占到的便宜越大,越远的人吃亏越大,而节俭储蓄
的人和依靠固定收入的人将是通货膨胀最大的牺牲品。贫富分化乃是当今世界金融系统设计
上就确定好的,通过将社会上大多数人的财富悄悄地吸到少数人的口袋中,通货膨胀实现了
偷窃他人财富而不必入室盗窃的境界!)
…
1974年7月13日,《经济学家》杂志发表了一份令人震惊的英国整个工业革命时代的物
价统计报告。从1664年到1914年的250年间,在金本位的运作下,英国的物价在
。onefx/bbs
长达250年的漫长岁月中保持着平稳而略微下降的趋势。当今世界中,再也找不出第二个
国家能够连续不间断地保持了这样长久的物价数据了。英镑的购买力保持了惊人的稳定性。
如果1664年的物价指数被设定为100的话,除了在拿破仑战争期间(1813年),物
价曾短暂地上涨到180之外,在绝大部分时间里,物价指数都低于1664年的标准。
当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英国的物价指数为91。换句话说说,在金本位的体
制下,1914年的一英镑比250年前的1664年的等值货币的购买力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