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1/4 页)
IG》ww。7mihua。com
而他更担心的是他自己。他到底有没有足够的聪明才智、组织能力以及最为重要的业务经验,来帮助深陷泥沼的福特摆脱困境呢?他已经感受到了员工心中的疑虑,这让他的内心充满了恐惧。“我们的发展缺乏重心,这会影响到员工的士气。”他说。在跟信任的高管沟通时,他严肃地表示,福特或许需要一个比自己更加老练沉稳的领导人。“我不是最佳人选,”他对福特首席人才官乔莱蒙说,“我希望找到一个真正合适的人。”莱蒙是人力资源领域的老手,于2000年加盟福特,此前曾在柯达及施乐从事过20年的企业人事工作。与公司其他人相比,他与比尔一起共事的时间是最长的。他能够清晰地看到自己的老板现在压力很大。但是当莱蒙听到比尔想辞去首席执行官职务时,还是大吃了一惊。因为他知道比尔的言下之意是谦虚地承认自己并不适合这个职位,这在任何一家企业都是极为罕见的。“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勇敢的决定,”莱蒙回应道,“但是我们绝对不能让公司其他任何人知道这个消息。如果其他人知道了你的这种想法,后果将不堪设想。”
***
没有什么比高管之间的明争暗斗更让比尔感到烦躁不安了。自从2001年上任以来,他已经对高层进行了数次洗牌,不断地重组和建设公司的高管团队,希望能够找到正确的组合方式,但是都没有成功。他痛恨人际冲突,并且经常会将这种拉帮结派以及不遗余力地在别人背后捅刀子的举动与电视真人秀《幸存者》进行比较。然而随着情况的不断恶化,他不得不终止了个别会议的主持工作,把这一重担交给了尼克谢勒,这位和蔼可亲、慈眉善目的白发老者也曾是福特公司的总裁。然而谢勒完全无法跟上戴维瑟斯菲尔德和吉姆帕迪科亚的思路,前者是福特主管国际运营的总裁,说话非常强势,后者是生产线上的一位元老,目前负责南北美洲的生产业务。瑟斯菲尔德毫不避讳地公开嘲笑谢勒,并且与帕迪科亚之间冲突不断。在公司的战略会议期间,当瑟斯菲尔德发言的时候,帕迪科亚甚至都不正眼瞧他一下。而年青一代的高管并不了解其中的前因后果。马克菲尔茨是福特海外团队里的一位新生代高管,他对这一现象的评价是:“这两个人的关系势同水火。”
比尔不得不挥泪斩将,于2004年勒令瑟斯菲尔德辞职。谢勒于2005年1月宣布退休,帕迪科亚出任公司总裁,成了整个公司的二把手。但是帕迪科亚充其量就是一个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管理者,只会执行命令并维持生产线的运作。他不是一个合格的领导者。而比尔福特最需要的是一位出色的领导者,同时又是杰出的搭档,能够帮助他重振福特的辉煌。
他曾经尝试过从公司以外物色人才。他曾雄心勃勃地试图挖来卡洛斯戈恩。戈恩是汽车行业里的一颗新星,曾经推动日产与法国汽车制造商雷诺之间建立国际联盟。莱蒙充当了比尔的使者与戈恩进行沟通,并先后为戈恩提出了三份不同的聘用方案,希望戈恩能够出任福特首席执行官。但是戈恩回绝了每一个方案,并声称除非福特能让他兼任董事长,否则他是不会单单出任首席执行官的。而比尔曾经发过誓,董事长一职无论在何种情况下他都不会放手。当莱蒙谈及这次失败的猎头计划时,他表示结果令人非常失望。随后他们又尝试接触了迪特尔齐泽,一位负责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旗下克莱斯勒分部业务的德国高管,然而最后依旧无果而终。齐泽对跳槽到福特毫无兴趣,同时他也坦率地指出比尔的游说并不高明。“他不停地向我倾诉他的管理团队有多么糟糕,”齐泽在与比尔会面之后将情况告诉了另一位克莱斯勒的高管,“我就在想,我怎么可能会接受这个职位,然后和一个垃圾团队一起工作呢?”
第10节;
接下来,比尔看中了吉姆法雷,尽管法雷并不是首席执行官的最佳人选,至少目前火候还不够。他太年轻,经验也太少。要想把他挖来福特做首席执行官估计还要等很久。但是他有一种品质,正是比尔福特认为自己公司所急需的:一种霸气十足、积极进取的精神,充满热情、敢于冒险的魄力以及能够准确把握消费者心态的洞察力。同时他出身名门丰田。法雷是这家日本汽车业巨头中最为杰出和聪慧的美国人,也是能够让丰田超越福特,进而剑指通用汽车的关键人物之一。一大堆的问题困扰着比尔,让他彻夜难眠,而这些问题中最为严重的,当属丰田了。
***
法雷感到腿部肌肉有一种灼热的感觉,他骑着自行车,沿着海洋大道向威尼斯海滩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