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部分(第3/4 页)
点头。
朱异知道这根梧桐木是千载难逢的良木,有了这根木头,答应做给李安人的七弦琴便算有了着落,他如何能就此放手。
那老和尚最后干脆不理他了,只咳嗽了几声便敲起了木鱼。
朱异见无法,只能退出去,边走边问那小和尚,“庙里有什么需要人帮忙的事没有?”
那小和尚与朱异颇熟,便小声道,“庙里人虽少,但从主持开始大家都一心向佛,还没什么特别需要帮助的事。只是主持年纪大了,又住在离水源这般近的地方,有些湿热咳嗽的症状,山下大夫我们也去请过,吃了几服药,但没什么特别有效的作用。我们听说山里有位神医,但从来没遇见过,朱先生住在山里,若是遇上了,能否帮忙请到庙里为主持看一看?”
朱异只差仰天大笑了,这有何难?
于是朱异也不去卖药材了,转身便往石屋走,三日后,便将崔明拖到了那小庙里。
这种小咳嗽对崔明来说根本就不是个病,也就把了一阵脉,崔明便知道病根,随即出了小庙,在那小河旁找了一阵,从地里拔了几根红色叶子的小草走回小庙,交给那小和尚,“天地从来都是阴阳相交、相辅相成。生在夏天的多半是些大寒大泄之物,而生在冬天的,必定大热大补。至于深山老涧阴寒之地,草木不是带着燥热必然不能生存。而在这潮湿的地方生长的小草,必然有抵御潮湿的本领,这红色的小草便是一物。你们每日将这草泡进水里当茶来喝,不多日便可祛除咳嗽之症,长日坚持,便可住在河边而不受湿气侵扰。”
小和尚千恩万谢出去了,那主持见朱异这般认真,便道,“施主,那柱子你取吧,只是我这庙虽小,却已有上百年历史,望你不要破坏小庙的根基。”
朱异点头答应,第二日又请了一些木工过来,自己将耳朵贴在那梧桐木上上下下敲击了一阵,才用墨线划了标记,让木工锯掉了四尺的一段,随后又拿了另一段同样长度的乌木,在那乌木两头和梧桐木断裂处都凿了椽子,随后才将两者结合在一起,在接口处又钉了不少钉子,让那乌木和原来的柱子牢固地接在一起,这才算大功告成。
回去的时候朱异嘴都笑得合不拢了,崔明看着他,只觉好笑,“不就是一根烂木头吗?看你高兴的。”
朱异摇摇头,“这你就不懂了。这截木头可是制作七弦琴的绝佳材料,可遇不可求的。我能碰上是我上辈子修来的运气!”
崔明好奇了,“这根烂木头?你在开玩笑吧?”
朱异将木头抱进怀里道,“古琴必须用桐木梓底来制作,古琴声音的清越高低,全靠彻底干燥、质地细密的桐木,这根桐木已有上百年的历史,虽然受着那瀑布的浸湿和太阳的暴晒,却没有裂纹,必定是内部干透而且质地细密的,把外面长了青苔的部分剔除,用内芯来做琴,那琴的泛音一定轻灵清越,散音一定沉着浑厚,不信待我做好了,你弹弹便知。”
崔明虽然会弹,却不是很懂这琴的制作,只能摸摸头,“那你便做吧,我们加紧些赶路,今夜晚上应该可以回去,石屋里只有小平和小顺,我有些担心。”
朱异点点头,将那琴紧紧抱住,加快了步伐。
当夜子时,他们果然赶了回去,却远远便看见那本该是漆黑一片的石头院内灯火通明,院内人声嘈杂,还有马匹的嘶鸣声。
作者有话要说:呵呵,朱异寻得的这个桐木,是历史上一把名琴的真实来历。
当年那制琴人正是听见那水溅在庙子木柱上的声音不同凡响,才将那木头买下做成了一把名琴~~
至于为什么用梧桐木,听过凤凰只栖身在梧桐上的典故吧,用梧桐木做琴,取得便是高雅不凡之意~~~
七弦琴也就是古琴的故事,在以后还会继续介绍~~~
59
59、第 56 章 。。。
朱异第一个念头便是李安人回来了!心中涌上的喜悦几乎要将他的心脏都挤破,他几乎是狂奔着往小院门口跑。
而崔明的第一个念头却是李安同来了!随即又想,他怎会为了一个镇墓兽和棺材亲自来到此地?心里一时不知道是失望还是庆幸,但想着两个孩子还在院里,遇上这般阵势会不会被吓到,于是便也急急往院门奔过去。
朱异兴冲冲推开门,只见小小的院内到处都是鲜卑的士兵和马匹,但他还是在那马匹和士兵的缝隙里看见李安同坐在他和李安人每晚喝茶的椅子上。
李安人呢?
朱异拨开众人,走到李安同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