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2/4 页)
术明星,成了畅销书作家,日程排得满满,天上飞来飞去,头像上了邮票。人们不禁怀疑:本来最不喜欢出头露面的老夫子,怎么现在到处出头露面的偏偏是他?
王立群是山东人,山东有这样的俗话:“老天爷饿不死傻鸟儿” ,“公道自在人心”。
王立群是如何以“人心”换“公道”、一飞冲天的?
我们从最近的事说起:王立群参与百家讲坛讲经典。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读孟子的夫子(1)
百家讲坛主讲人之间互相交流的最佳手段是互发短信,
我跟百家讲坛其他主讲人打交道,主要通过短信。回短信最快的是王立群和隋丽娟。王立群晚上手机关机,如果他没看到我晚上十点之后发的短信,会在第二天一开手机,马上回信道歉。
我有什么事需要找人商量,常找易中天。易中天聪明过人,点子特多。但易中天经常手机不开机,座机是录音。而找王立群商量,总是电话一打就通,电短信一发就回。
2007年因为要搞世界遗产纪念活动,百家讲坛节目组出个新招:请二十位主讲人讲经典。我是年初到北京时知道这事的。百家讲坛通知我准备一集“我读经典”。接着我到鞍山讲学,就琢磨我讲什么内容?我把初步想法发给张长虹,长虹告诉我:王立群老师已经给我们讲了一堂,我们觉得结合个人经历讲经典,这个思路很好。
我回到济南,摸起电话找王立群,我对他说:听说讲经典得结合个人经历?你和易大佬都曾上山下乡,经过风雨见过世面,本人属“温室里的花朵”,“文革”前就大学毕业。如果要我讲经典,只能讲学习啦。只能讲讲跟外国留学生、外国专家、还有大家名家打交道的事儿,要不,我讲讲《论语》“学而”的事儿?接着我讲了几段有趣的例子。
王立群立即说:“马姐”的经历正是“马姐”的财富。你这样的经历是别人没有的。肯定能讲出味儿来!你讲你和外国留学生、外国专家打交道的事儿,这些事很新鲜,观众肯定乐意听!你就讲《论语》讲学习吧。
其实结合个人经历讲经典,不是王立群的发明创造,而是制片人万卫的既定方针。王立群知道后,率先付诸行动。
当时,我问王立群:你准备讲什么?
讲孟子啊。王立群说。
我立即明白,像王立群这样因“出身不好”而吃够苦头的,必须得找孟子“天将降大仁于斯”对号入座啊。
哪个说王立群“笨”啦?他聪明着咧。
我说:你啥时写好啊?发我看看?
我提这样的要求,按说是犯忌的。同样讲经典,人家凭什么把自己还没成熟的讲稿发给你看?你把精华都借鉴去,算谁的?
王立群毫不犹豫,马上答应。
我说:我写好也发给你。给我提提意见啊。你是研究文学史前半段的,我是研究后半段的,我主要研究小说。讲经应该是你拿手。
王立群说:我既得写读经,还得写读《史记》,未必有时间研究马姐的讲稿,你还是听听长虹和解老师的意见吧。
这也是王立群的特点:他能办的事,他答应办;不能办的事,他就说不能办,决不虚与委蛇,说得天花乱坠,最后不办实事。
我在王立群启发下通过个人经历讲经典的讲稿,居然一次“蒙混过关”,我很得意。王立群却没这么容易。一周之内,他给我发了三稿,他的第一稿发给编导;编导提了意见,他修改了写第二稿;编导再提意见,他写了第三稿。
我用读散文的眼光看王立群写的三次稿子,觉得一稿不如一稿。就对家人说:“老笨给指挥得快要找不到北了。”
“老笨”是我和易中天背后对王立群的称呼。王立群为人老实,有时上小报的当。我和易中天就拿王立群“笨对新闻界”的事相邮传做笑语。当然啦,易中天笑完了,再帮王立群支招。
王立群到北京,在拍摄地点,跟大家议论如何讲经典,问:我该按哪一稿讲?这个编导组长说:应该按A稿讲;那个编导组长说:应该按B稿讲;百家讲坛总导演说:得按C稿讲。据说制片人和总策划还另有意见。
王立群非常惊讶,怎么?我写的稿子,你们都看了?连其他组编导也看了?
王立群还不知道,另外一些组的主讲人也有人看过呢。
王立群用自己的稿子“诱导”了大家。我给王立群发条短信:“知道你对讲坛诸位的最大帮助不?‘结合个人经历讲经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