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第3/4 页)
对大儿媳点点头:“我年纪大了,精神不济。你两个也该麻利些,把这个家收拾收拾整顿整顿,也免得亲戚们来做客都不自在。”
两个儿媳连忙起身,垂首答应。琼芳手上使力,差点把酒壶的把手掰断。
回到家,张歆就叫白芍和黄芪收拾东西,又把七夕叫来,让备车,要到庄子上再住一阵。
张歆借口说:“这阵子应酬太多,累了,想到庄上清静休养一阵。庄子那边秋收该完了,也该去看看。”她没提月桂,可众人都想到必是“让月桂敬茶”的提议恼着了她,也叫她不放心了。
段世昌这阵子也在烦恼怎么处置月桂。原本月桂身上是有让他着迷的地方,不过,也不是非她不可。嫡子有了保障,哪里还在意至今无影无踪的庶子?他甚至怀疑那次算命根本是设计好来算计他,对月桂一番深情的最后一点感动也没了。为着玉婕母子的安全,把月桂送出府才合适。
只是,月桂对他一片深情,为他吃了许多苦受了许多罪,盐帮兄弟很多都知道。月桂在盐帮中还有些人缘关系,没有明显不检点之处,所谓谋算嫡子,没有一点真凭实据。无缘无故打发她,倒好像玉婕不贤,他不义。恐怕有人利用这个生出事来,破坏他在盐帮的根基,得不偿失。
原想着玉婕是当家大奶奶,管理内宅是她的责任,月桂也该交给她发落。不想玉婕对月桂的事,一味防守躲避,又或者是以退为进,逼着他亲手料理。恐怕,他不料理清楚月桂的事,玉婕就不肯安心住在府里。他的儿子,总不能在玉婕陪嫁的庄子上出生。这些年用月桂逼她,如今她也用月桂逼他,段世昌苦笑。
段世昌正在寻思法子,刘嬷嬷进府来请安了。
段世昌大喜,忙叫请进。刘嬷嬷出自玉婕外祖家,玉婕一到常家就交给她教养,名为主仆,实则母女情份。刘嬷嬷的话,玉婕从不违背。也只有刘嬷嬷能劝得她早些搬回来了。
刘嬷嬷听完段世昌的要求,不慌不忙地说道:“大爷心急了。离孩子出世还有两个多月呢,许多事是该预备起来,倒也不需奶奶操心。孩子平安落地前,奶奶最要紧的是周身平安,无惊无险,心平气和。一惊一怒一恼的,动了胎气可不好。再说,孩子落地到长大,还有好些年。一个小人呢,要吃要喝会跑会跳,可趁的地方多了,可不如在娘肚子里,有奶奶护着,省心。说句不怕大爷气恼的话,奶奶平安把孩子生下来,能不能平安长大,还得看大爷肯不肯给他个平安的家。常家前头太太的兄弟是怎么没的,大爷想必也听说过。”
这话又是逼迫又是吓唬,段世昌真不爱听,那脸就有些拉下来了。
“话糙理不糙,怎么想就怎么说了,还请大爷体谅我的心。”
段世昌苦笑点头:“我明白你是真心疼玉婕。”
“老婆子今日来,是有些陈年旧事,想要说给大爷听。”
落井下石
刘嬷嬷说的是几十年前,余家的事,余家衰败的开始。
有人送给做官的余老爷一个美貌女子。彼时余老爷已过而立之年,有一妻二妾,五子三女,仕途顺达,人生如意。
不知那个女子使的什么手段,迷惑住了余老爷,有求必应,完全把年长色衰的妻妾抛在了一边。
那女子有了身孕,不久,又莫名其妙地流产了。当爹早该当腻的余老爷居然十分重视这个流失的孩子,正经八百地调查其小妾流产的原因。
小妾是在花园里见过余夫人后摔倒流产的。虽然有好几个人作证,是小妾找来要服侍夫人,又在路上打发自己的丫头走开,夫人不过受了她一个礼,听她说了几句话,就打发她走了。余老爷在小妾的哭泣哀求声中,发了疯,吵着闹着骂嫡妻嫉妒,害他子嗣,犯了七出,铁了心要休妻,他三子一女的生母。
眼见余老爷不可理喻,马上就要掷下休书,余夫人气恼攻心晕了过去,孩子们哭成一团。余夫人的奶娘看着不是事,硬着头皮出头承认是自己不小心撞了姨娘一下。
余老爷也不细问,就让人打板子。可怜奶娘年纪老大,受此侮辱刑罚,一口气上不来,死了过去。奶娘的儿媳闻讯而来,为婆婆求情,愿意代为受刑。余老爷不问青红皂白,就命拖下去打,打死完事。
余夫人醒来时,婆媳二人已命赴九泉。余老爷最后一点清明,担心她家里人怀恨报复,干脆将奶娘全家发卖去远方。只有他家的小女儿被少爷小姐藏起来,逃过一劫。后来,余夫人暗地里托人赎了奶娘一家,好生安慰,送去远处安置。
余老爷这番大动干戈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