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2部分(第3/4 页)
知道,甚至昆仑诸人都不知道,太元子走的是青城一路,不过是隐身而出,那个与孤云子相争的太元子,是升仙莲现出的身外化身,他把众人都骗了,而且,化身手执分景剑,绝对比真身还真,蜀山以为孤云子没有挡住他,却不知其中的曲折。
太元子抬头看着世界轴心,眼睛中露出灼热的光芒,观察了一会,说:“还有二三个时辰,世界轴心才能真正现身,现在不过是幻影。”
他说这话,柳致知心中一动,太元子并不了解世界轴心的真象,便摇摇头说:“不是幻象。”
“何解?”太元子问到。
“这是世界轴心的真正面貌,体现世界底层的真象,以其迅速变化,恰恰体现了世界的真象,我们人只能感受百分之五的世界,感到相对静止,事实上,正是世界真象的表现,现代科学有个比方,说是物质具有波粒二象性,世界轴心现在体现却是波动性的体现,它正地收缩,正如你说,二三个时辰后,它完全坍缩成一个物体,那时,就是它真正能被我们这样的人收取的时候。”柳致知说出真象,他不怕真象给人所知,他的一身所学,利益于科学很多。
柳致知这么一说,不仅是太元子,就连周围诸人,能修行到化神以上,多少接触到世界真象,往往因自己的知见所限,不能见其本质,但一提醒,略一回想,越以觉得就是这样。(未完待续。。)
139。 争宝物各显神通
太元子眼睛放光,虽然面目从容,但看得出其心里的震荡,他有点明白为什么只有柳致知才能找到世界轴心,因为他看破了世界轴心的实质,其他人可能比柳致知来得高明,但对于世界轴心都处于茫然之中,但柳致知为什么将这些讲出来,他自己知道不就足够了?
太元子心中隐隐觉得有些问题,但又不清楚问题在哪里,既然想不通,他随即斩去这个念头,这给他一个启示,让他更能顺利地与世界轴心合一,他不仅有秘法,而且现在明了世界轴心。
他不知道柳致知这样做的实质,其实,柳致知这样做并没有什么恶意,他所修格物之道,要求很严,传承是一个问题,柳致知退而求其次,干脆在众人面前点出其精神,使他的格物之道不知不觉中被人所接受,这也算传承的一种,说不定以后在千百人中,会出现另一位走格物之路的修者。
修行者,没有大气度,即使获得短时成功,长久下去,还是镜花水月,柳致知不知不觉中已明白了这一点,其行说出来,人所不能信,干脆就不说,只管去做就行了,到了这个层次,柳致知的一言一行都带有深意,而这一切又不着痕迹,自然而为,这是一个合道修士必有的气象。
太元子虽身为还虚修士,又是昆仑掌门,想千想万,却忽略了最基本的道理,正如《道德经》所说:吾道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众人听到柳致知剖解。化神之上。有一种忽然开朗的感觉,化神以下,虽能感到不可思议,但看到那些高阶修士一脸恍然的样子,也不禁将柳致知语言在心头不断回味,一时间,场中的人反而平静下来。
正在这时,又来破空声响起。柳致知看声音传来的地方望去,来的人却是昆仑众人,昆仑山的诸位长老来到,为首的太玄子,一见太元子,却愣住了:“掌门师弟,你不是与孤云子大战,怎么能够在我们之前赶到?”
一语出,现场一遍寂静,蜀山的闲云子等人也好。青城的诸人也好,个个竖起了耳朵。想听太元子怎么回答。
“那个还是我,不过是我的升仙莲化身,有些人不想我来到这里,我怎么能如他们的意。”太元子不在意地说到,刹那间,众人明白了,太元子居然炼成身外化身,身外化身是一门高深的道法,但即使高深,各大派都有,更大派没有想到的是,因为修行身外化身,化身所需的东西不易得到,要么是灵性很足的宝物,还要与己身相合;要么是合道修士的遗蜕,就如忘世叟的遗蜕一样;昆仑派的升仙莲也可以,但品质上要精心挑选,想不到太元子居然炼就了身外化身之法。
柳致知的意成身是一个例外,按道理柳致知不知道出意成身,意成身有一些愿身的意味,那是到了天仙才能出的,并且一愿化出,就如邵延的愿身一样,偏偏柳致知格物之道,深入世界的底层,接触到了物质精神双重本源,并且混而为一,借信息而成体,所以说柳致知是一个例外,他就是一个怪胎,不过意成身万一受损,不像身外化身受损,不影响道行,而是影响柳致知的道行,柳致知以后需花大功夫补完这一道功行才成。
太元子一说,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