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2/4 页)
不自禁地即赋诗一首: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在南京解放前夕,苏、英、法等国的外交使节已随即将被推翻的“中华民国政府”迁往广州,耐人寻味的是惟独美国驻华大使馆没有南迁,仍留在南京。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亲历了南京的解放。它似乎告诉人们,这是有意作出间接欢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姿态,不乏默认中国革命胜利的内涵。当然这绝非司徒雷登的个自行为。
司徒雷登出生在中国,曾多年在中国北平担任燕京大学的校长,他有许多学生后来成了中共党人,当时中共外事组的成员黄华就是他的学生。南京解放后的第三天,黄华出任南京军管会外事处长,司徒雷登即派他的私人秘书、与黄华同为校友的傅经波作为他的私人代表拜访黄华。他通过傅经波向黄华明确表示:美国过去支持国民党是错误的,现停止对国民党的援助,并获得现任美国国务卿艾奇逊的同意与中共进行正式外交接触。黄华当即报告中共中央。5月10日黄华接到毛泽东的指示,要求黄华向司徒雷登明确声明,美国应立即停止干涉中国内政。5月13日黄华特地去美驻华使馆拜访司徒雷登。司徒雷登对昔日的学生备加赞扬之后表示美国愿意同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并把留在上海的美国援蒋的粮食和棉花移交中共,他希望能访问北平。中共虽没有拒绝司徒雷登,但只允许他以个人的名义去北平探亲访友。司徒雷登怀着极为兴奋的心情把此事报告给美国政府,但杜鲁门总统认为中共即将建立的新政府必将加入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阻止了他的北平之行。不久,司徒雷登悄然离开中国回美国述职,毛泽东为此写了一篇文章:《别了,司徒雷登》,以此宣告美帝国主义阻挠中国人民革命胜利的一切努力都彻底失败。
美国政府虽然无可奈何地承认国民党在中国大陆的失败已经是无可挽回的事实,但对远离大陆而对美国有着切身战略利益的台湾,可谓绞尽脑汁。
早在1948年11月当国共两党进行决战的时候,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在回答国务院有关对台湾问题局势时指出:“美国应通过外交和经济手段,不让共产党统治台湾,从而保证其留在对美国友好的政府手中,是符合美国的战略利益的。”这之后,蒋介石下野前夕,1949年1月19日,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提出的《关于美国对福摩萨(台湾)的立场报告》,分析了美国对台湾政策的四种可供选择方案:“一是根据日本投降条款,与国民党谈判由美国接管台湾,或待国民党政府垮台后,由美军直接占领;二是与国民党政府谈判在台湾享有治外法权和建立军事基地,条件是美国帮助他们坚守台湾;三是支持台湾国民党政府,承认它是中国政府;四是支持非共产党的台湾地方政府,这能使美国在华行动有更大的自由。”报告最后提出了美国的基本政策:“不让福摩萨和澎湖列岛落入共产党手中”,“为达此目的,最切实际的办法是我们在对此不公开承担单方面义务和施加单方面压力的条件下,把这些岛同大陆隔离开来”,“支持福摩萨的非共产党控制的地方政府”。这是美国政府首次明文确定以割裂中国领土台湾为基本目标。该报告中还提出:“要尽可能地施加影响,阻止大陆的中国人进一步流向台湾。美国还应谨慎地与有希望的台湾各地领袖保持联系,以便将来有一天在符合美国利益时利用台湾自治运动。”
宜将剩勇追穷寇(2)
1949年2月,蒋介石下野后,美国驻南京大使馆参事莫成德奉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派遣,前往台湾执行特殊使命:实地考察台湾自治方针能否得到贯彻。莫成德到台后,即游说台湾省政府主席陈诚自立。游说内容为:
(1)台湾现在的省主席,宜使政治与“国府”分离,经济贸易和中共断绝,台湾主席办理台政,美国每年拨给台湾经济援助2500万美元。
(2)形式上联络菲律宾、澳大利亚、印度、巴基斯坦、锡兰(今斯里兰卡)各国各出一些象征性的兵力,会同盟军占领台湾,希望在两周内,在台召开政权转移会议。
(3)会议决定后,美国即对台湾海峡之海上及空中担任巡逻与联系之活动,以免外来军队之袭击,同时遣送不受欢迎之大陆在台分子。
(4)通知蒋介石,如他愿意留台湾,当以政治避难者身份相待。
然而美国却找错了对象。美国虽想抛弃老朋友蒋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