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部分(第3/4 页)
没看见。
正吃饭间,忽跑进来一个士兵来报,黎源以为是有军情,那士兵喘着粗气道:“黎将军的老家来信,黎老夫人病危,想见黎将军最后一面。”
黎源沉静下来,对那士兵道:“知道了,你下去吧。”那士兵退去。这消息突如袭来,黎源却格外镇静,青晴询问:“要回去吗?”
他只简单地三个字:“要回去。”这时杨幺也来了,从他做丞相之后第一次驾临君山,他为了表示重视,给黎源带了许多物品来,装了满满一船。
黎源家在南面的潭州,在他们十九县的管辖范围内。他给黎源带上充沛的物资,第一以示他对黎源器重,第二以示他们义军实力不凡,将军的母亲死了有很气派的排场。
杨幺吩咐完一切,不忘了问青晴那首词到底是什么意思,说实话,青晴从来没想过,她只有说解不出来。
然而她很好奇到底这首词是哪里来的,杨幺道:“这首词长在洞庭湖的一棵树上,不是人刻,而是树长字而成。后来楚王觉得怕泄露天机,将那棵树伐了。这个密秘一定在洞庭洞,连日来你没发现有什么异常吗?比如有什么奇妙景观?”
青晴摇头,道:“这首词很平常,我真的无从所解。”她连自己领悟到的,什么‘秘集开’‘财宝现’都掩盖不说。杨幺一双鹰眼象要穿透她一般盯着她,幸好青晴练习了丹阴功有一定的定力。也是来者不惧。
“黎将军只身回去奔丧怕有不便,你便跟着他去吧,听说你们相处不错。”他不说,青晴也是想去的。
黎源能对他死心塌地,可见杨幺也有他的可取之处,他熟知黎源的家事,自然知道黎源此去面对嫂夫人的尴尬,他在义军里功成名就,至今仍是孑然一身,别人议论也罢,但此去要面对的嫂夫人,就难免令她误会了,如果青晴去,会令黎源少许多烦恼。
杨幺心思之细,安排之周到可见一斑。当下青晴随着黎源,带二十几人前往潭州。
黎源家算是富农,从他哥哥黎耀腿残,卸了保正一职,不似先时兴旺,但比一般人家也算殷实,家有良田三十多亩,颇过得去。
他嫂子阮香之前生的别人的孩子,被黎源一气之下掐死,之后阮香又为他哥哥添了一男一女,他父亲死后,家里仆人减半,以缩开支,现在家中女仆两人,男仆四人。
黎源骑马,青晴则是坐车乘轿,后面是二十几个随从,押着杨幺所赐之物。门首有人看门,见黎源来,连忙施礼,另有人向里通报,不一会儿,宗族亲属涌出许多,迎接黎源。
黎源下马,本来是想不到如何照顾青晴的,但青晴挑开轿帘一角,露出半边俊脸,朝他一望,黎源看了,就走过来,伸手扶她下轿,青晴心想,既然冒充他媳妇,就要把戏做足,一伸玉手,搭在他厚实的手掌上。青晴朝他一笑。
黎源拜见各位亲友,遂往母亲屋中来,黎母已经是弥留之际,众亲戚围在地下,黎源坐在母亲床边,旁边有人告诉老二回来了,他母亲努了几次力气睁开灰蒙蒙的眼睛,无力地看向黎源,嘴唇微动:“源儿,你可回来了,不去做土匪了?”隐隐听到‘土匪’一词,青晴也很颤动,看来他母亲是大宋朝的良民。
第八十三章 旧情
她一只苍老的手,抓住黎厚的手掌,闭眼休息了一会儿,又睁开睛,向黎源看来:“娘这辈子唯一做错的事,就是对你的婚姻大事太马虎了,我小看了对你的影响,以至于这么多年都见不到你一面。你至今未娶?”
她凹下去的嘴,口齿不清,几次闭住嘴唇,她应该很累很累,青晴这时也走到跟前,并没有说话,她想起了何耕的母亲,他的母亲卧病在床,也是这样抓住她的手,与她倾诉。
那是最初的日子。黎母呼吸急促,胸口起伏剧烈,难过的呼吸令她再次睁开眼睛,僵直地睁着,但她看到青晴,她已经说不出话来,伸着一根枯枝似的手指指着青晴,看着黎源,黎源眼里似有泪痕,青晴上前,握住她的老手,眼里含泪:“我是黎源的娘子,我叫青晴,我们回来晚了。对不起。。。”
黎母眼里最后的一丝生机转向青晴,其实她已经看不清楚了,听得也朦胧,但是她明白了,就笑了,她干瘪的嘴唇上翘着,眼睛一动不动,然后慢慢合上,呼吸停止。
屋子里的女眷们都放声哭起来,黎源的哥哥一直拄着拐杖立在地下,黎源离开他母亲的床榻,他的脸很冷很冷,冷得硬得象块岩石,看不出他的伤心,也没有流泪,他只是直直地看着母亲几眼,就出去安排灵堂,设祭桌。
杨幺给他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