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部分(第1/4 页)
选好了诗文,冯公子就将稿子交给自己一位姓方的朋友,人家家里就是搞印刷的去印刷了。
这姓方的公子与冯公子好到可以换衣服穿,平时也拽几句诗文,兴致一来,问冯公子,他也有两首新作能不能印在一起?
冯公子当时事忙,看也没有看,就同意了。
诗集印制了出来,老财主有钱啊,看到儿子出息了,都能出诗集了,可给祖上添光了。
于是老财主狠狠地印了一大批,四下送人,显示儿子的出息。
这么传来传去地,这诗集就传到了罗玉京城里。
每个朝代都会有没有本事靠歪门邪道往上爬的人,此时不例外的,京城里也有那么一位守城的将军。
这将军本来就没有文化,罗玉又一直没有战争,想往上爬可不容易。
这天无意间在家中翻书——没有文化可以拿书本经常装装风雅也未尝不可!正好来了位老友,这人却是有些文化的,顺手从将军手中拿过冯公子的诗集翻开了一会,忽然惊喜道:“将军,你发达的机会来了!”
原来这诗集里,有那么一首诗,里面居然隐含了当今皇帝的名讳,并且那么不巧地,这名讳在诗中的含义可不是什么好事儿。
如果歪曲地解释成辱骂当今皇上狗屁不通,根本没有治理才能,早就该有明君来代替,勉强也能说通。
那样,这本诗集就成了叛逆之作。
将军大喜,马上将诗集送给先帝,将朋友对于那首反诗的解释依葫芦画瓢地对先帝说了一通。
先帝拿了诗集一看,果然就是那么个意思,勃然大怒,下令将所有涉案人员全部抓了下大牢审理,看看究竟是谁这么大胆,想要篡位。
第二百零一章 飞来横祸
于是,从冯公子,方公子,老财主以及那诗集中所有的作者,他们的朋友家人,甚至是印刷的工人,买书的商人,但凡有一点牵连的全部都被抓了起来审问。
不过都是些文人,别看平日说起时局来慷慨激扬,但是进了大牢看到那阴森恐怖的地方,腿就开始发抖了。
虽然心里明白,这事情只要承认了就是死罪,但是他们架不住严刑拷打。
有人先就受不住,按照审问者的意思,开始胡说八道。
明明不过是失误,最后生生地在严刑逼供之下变成了有意为之,还扣上了聚众谋反的大帽子。
随着被牵扯出来的人越来越多,事情从小山村很快转移到了京城中。
冯公子为了求得一个痛快全尸的死刑,竟然招出诗集中有首诗是苏尚书指点所做。
于是苏尚书的府邸马上被包围查抄,苏尚书莫名其妙。
他根本就不认识冯公子啊。
州府衙门将他带至冯公子面前时,那个已经被吓破胆,被打的体无完肤的冯公子指着苏尚书一口咬定,那首诗是他授意所写的。
苏尚书好不容易从冯公子颠三倒四的话里认出眼前这个青年,不过是曾经路过那个小山村时,冯公子在朋友的穿针引线下,见过苏尚书一面。
当时那个青年勤学好问地拿了首诗来请苏尚书指点,他碍于朋友的面子,指出其中几处用词不够准确的地方,也不过就是帮着修改了几个字而已。
何况,这首诗并不是那首被认定有篡位嫌疑的诗。
只是,有人既然存心讨好先帝,见逮着了尚书如此大鱼,天赐的好机会怎么能放过?
于是,莫名其妙的,那首反诗就被栽到了苏尚书的头上。
所有涉案的人都被打怕了,在暗示之下,一口咬定那反诗是苏尚书所为。
先帝震怒,下令凌迟处死苏尚书,他的家眷男丁全部处死,女眷押往边疆服苦役,亲戚也全部查抄家产,凡是与苏家沾亲带故的以后都不准入仕途。
苏尚书被处死之后,苏家女眷在押往边疆遭遇泥石流,几乎全部丧命。
但是传言说苏尚书的小女儿被乳娘护着逃走,也不知道是不是她们两个从来没有出过远门的女子不知道该如何生存,居然是一路往京城奔了过来。
今日,巡城的御林军发现了她们的踪迹,乳娘护着苏小姐被抓,只有苏小姐逃脱。
御林军料想无人敢收留那个小女孩,于是在城中大肆搜捕。
沐凤华心中一动,年纪性别,还有仓皇逃窜,这些都与他马车上的小女孩吻合,看来她应该就是御林军要捉拿的钦犯。
可是不知道为什么,沐凤华就是不想将苏小姐交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