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部分(第1/4 页)
“早餐是米粥,中午和晚上有鱼和青菜,你们的每一个功劳,都有人为你们记录,也许三年之后,你们就能升到把总乃至千户,这都在于你们的努力。”
“请问,我们靠什么来证明自己的功劳呢?”一个俘虏壮着胆子说道。
“问得好!看你们每月开采的银矿数量。”李辉冲这些俘虏们看了看,“你们当中有识文断字的么?我需要记账人员。”
“我!我念过三年私塾!”依旧是刚才发问的那个青年,被俘虏后剃的光溜溜的脑袋现在已经长出了头发,但还有没达到梳成发髻的长度,只好披散着,看上去好像砍樵的刘海。
“好!”李辉做了个手势,示意让他站出来,这个青年局促的搓搓手,看着刚才还和自己并肩站立的同袍,心里突然升起一种自豪感。
李辉接着挑出几个识文断字的士兵,让他们跟着武扬学习记账,张翼也走过来,看着这些俘虏,眉头紧皱,一言不发。
这次战斗,张翼的罪责不小,要不是他反应迟缓,也不至于被敌人攻了进来,差点就把松州城打破。
对此,李辉只字未提,张翼心中忐忑,他现在身在海外,手下早已被李辉收编,孤立无援,如果李辉现在下令杀掉他,自己只能挺起脖子等死。
“这是你们的游击将军张翼张将军!”李辉指着张翼,“从此以后你们要听从他的指挥,不得违抗!”
“是!”这些俘虏兵们学着东山军的样子,以手击胸,喊得也是参差不齐,但多少还有个样子。
张翼做梦也没有想到李辉会把这支军队的实际控制权交给他,他看着李辉,眼中闪过各种复杂的神色,最后定格在感激的位置上,冲李辉深施一礼。
李辉没有推辞,坦然受之。张翼急忙审视自己的部队,这些壮小伙子,都是好小伙子,由于长时间繁重的体力劳动,他们的身体都很壮实,胳膊上的腱子肉一块块凸现出来,看上去很有爆发感。
张翼挥挥手,下令士兵们排队向前走,这些被掘港水泥厂的皮鞭和棍棒敲打出来的俘虏兵们严格遵守纪律,排成整齐的队伍,走向远处。
第四卷 天下事 第三十二章 银州矿产(二)
看着这些即将成为士兵的俘虏们,李辉叹了口气,这是掘港所能做出的最大支援了,也是最后一支预备队,要是再发生点什么他不敢往下想了。
今年江北地区的收成很好,全江北总共开垦土地三万余亩,各地蜂拥而来的流民将沿海的土地都开发了,秋平均亩产水稻两石,(明代每石120斤),玉米平均亩产量为三石,也就是360斤照此算来,全年粮食产量最少也在六万石左右。
王秀楚开始组织那些下放的儒生们进行秋粮收获工作,之后按照什一税进行缴纳公粮,并且限令不准扰乱百姓正常生活。
这些儒生们从来都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哪知道什么稼轩之苦?经过这段时间的下乡劳动,至少明白了禾苗是怎么插的,玉米的果实结在中央,红薯是埋在地里的,橘子是要从树上摘下来的等等,他们也开始逐渐喜欢上农村的生活了。
西亭,村长儒生周长亭正在田地里挥汗如雨,按照王秀楚下达的命令,他们必须帮助农民进行农田收获工作,如果不达到一定的数量,那么自己的仕途可就大大的堪忧了。
周长亭一边咒骂这火辣的太阳,一边将收割好的稻子捆起来,扛在身上,哼哧哼哧的大步流星往前走。两只脚上沾满了泥土,他却浑然不觉。
周长亭抬头看看火辣辣的太阳,又看看堆积如山的稻子,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他真想大喊一声,向广袤的天地苍穹证明自己的存在。
而在掘港北方的农田里,分配到这里的村长杨骅一边挥舞镰刀一边念叨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等等,显然是在复习功课。
过了九月,粮食的收获基本结束,李辉也将松州的秩序恢复到正常,银矿重新开始生产,同时在石见银山进行大规模修建,王承化的锋锐营一千五百人(战斗损失一百人)都扔下腰刀,抄起刨子斧子锯子等工具做起了工人。
不到一个月,一座面积在上千平,城高壕深的新城筑成了,城墙是反攀登的波浪形,上面留有大量的垛口,城墙外面则是用木头垒成的劳工住宅区,专门给那些小鬼子们住的。
李辉将石见银山改名为“银州”,作为在日本的第二个基地,主力锋锐营被安排在这里,防备敌人的进攻。
“我把这里交给你了。”李辉拍拍钟良的肩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