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第2/4 页)
眉飞色舞,不少人都鼓着掌大声叫好。董炫她们这个几个女生,更是跳了起来,大声夸赞着苏烈。
评委席上,周新夏摇头感叹道:“早听说这个苏烈是个人才,没想到会厉害到这种程度,说真的,这剪辑我都挑不出多少毛病来,剪辑点卡非常准了!”
顶级厨师下刀,什么角度、什么力度、厚薄多少都是有讲究的,他们切出来的菜是增之一分则太多,减之一分又太薄,电影中的“切”也是如此。
詹姆斯-卡梅隆拍完《终结者2》后,因为片长关系剪辑师要剪掉几个卡梅隆喜欢的镜头。卡梅隆不愿意,就向剪辑师建议,电影是1秒24帧,但在肉眼看来23帧跟24帧其实没有区别,能不能每一秒抽掉一帧,这样一来,那几个镜头就不用剪掉了。
剪辑师照办了,然而结果却让卡梅隆大失所望,整部电影完全掉了一个档次,糟透透顶。
对电影而言,有时候少一帧效果可能就不同,这绝对不是夸张,因此在切镜头什么时间切,什么点切非常考验剪辑师的功力。
郑冬天是电影导演出身,剪辑很有一手,但苏烈的剪辑也让他相当震惊:“这部短片摄影、灯光的问题比较多,但节奏感把握得太好了,在剪辑上绝对是一流的,最难得的是这明明是一个非常小的故事,可他却拍的很大气,这一点很难得!难怪谢非老师他们看好,这个苏烈确实不简单!”
张建东怕两人讨论个没完,笑着插嘴道:“还是赶紧评分吧,学生们都还等着呢!”
电影“切”得好不好主要看六方面的内容,信息、动机、镜头构图、摄影机角度、连贯、声音。一部电影剪得好不好,主要就是看这六方面的情况。
三位老师的评分也是按这六个项来打分,而不是直接给一个结果,谁赢谁输。按照这六个项目来打分,可以让让学生知道自己自己输在什么地方,进而查漏补缺。
首先评价的是信息一项,信息简单说就是当前放映的镜头,即镜头一,已经为观众提供了所有可以提供的视听信息,这时切入镜头二,就要为好奇心愈发强烈的观众提供新的信息。
张建东沉吟了一下,给出了评分:“在信息这一点上,苏烈做得更好,我给苏烈9。5分,给张洪涛8分!”
郑冬天道:“苏烈9分,张洪涛7。5!”
“我给苏烈打9分,张洪涛7。5分,大家意见是一致的,在信息这一项上苏烈赢了!”周新夏在本子上作了一下记录,然后进入下一项的讨论,“现在说动机,苏烈这一点做得更好,特别是追逐那场戏,主客观镜头来回快速切换,把紧张的氛围营造到了极致,临场感十足。我给苏烈打9。5分,张洪涛7分!”
“苏烈确实做得更好9。5分,张洪涛7分!”
……
三位评委一个个项目地讨论,一个个地打分。
结果很快出来了。
看着最后的结果,郑冬天叹息道:“简直是完胜,六个项目张洪涛一个都没赢!”
周新夏相当感慨:“没办法,实力差距太大了。苏烈的剪辑不知道是怎么练的,能够练到这种程度,去北影厂当剪辑师都够了!”
张建东笑道:“听说他们的目标是在大学期间拍一部能够在全国公映的电影,现在看来还真的有可能做到,很期待啊!”
郑冬天做过多年的电影导演,对中国电影的现状比较悲观:“还是很难,现在国内电影市场如此萎靡,一个学生很难拉到投资,想公映就更不容易了,现在一年才几部电影公映啊,贾樟柯的电影现在还没公映呢!”
“不管怎么说,年轻人就应该有梦想,有梦想总是好的!”张建东到不这么看,贾樟柯走的是欧洲文艺电影的路子,节奏缓慢,不讨观众喜欢;而苏烈在《逃》中采取快速剪辑和交叉剪辑,是相当高明的商业片剪辑手法,跟贾樟柯完全不是一个路子。
不过郑冬天是前辈,张建东也不想跟他争,笑了一下,道,“周老师,宣布结果吧!”
周新夏的看法跟张建东相似,冲张建东一笑,然后站起来,大声道:“在宣布结果之前,我说多说两句,电影是技术,技术是第一位的,既然是技术就得多练,就得多拍。我觉得这两个社团的活动挺有意思,大家就应该多交流,多切磋,多学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这样你们的水平能够得到更多的提升!”
说到这里周新夏顿了一下,提高声音道:“两部作品都不错,研究社的《跟》拍得不错,节奏把握得很好,整个剪辑非流畅,是非常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