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部分(第1/4 页)
刘国轩早在船上便想好了如何应对皇上地各种奏对。却偏偏没有想到皇上会与自己讨论心得。于是振作精神。沉吟道:“末将原先以为海战不过是靠近敌船相互拼杀而已。这一次算是开了眼界。此次海战若不是南洋水师营在后策应。用火炮掩护我营地快船迅速登岸。恐怕要想获胜定会付出数倍地代价。因此。末将以为。将来地大洋之上必定是炮船地天下。从前依靠船体碰撞依靠勾索登上敌船近战地方式早晚都要淘汰。末将以为。水师营应该勤加操练炮手。海上使用火炮十分不易。一来是由于舰船颠簸。角度会有偏差。二来海风也是飘忽不定。不易命中目标。因此。同样地炮船。双方能否得胜。炮手地经验占去了大半地作用。其次舵手也要专门进行训练。许多舵手平时倒还罢了。可是一旦临战。便难免会手忙脚乱。一旦不能及时转舵。便酿成了大祸……”
朱骏抚案听了片刻。不由得点了点头。眼眸中流出一丝赞赏。历史中地刘国轩能文能武。下海就成了优秀地海军将领。上岸就成了一方父母。防洪救灾、推广稻种。这些东西。若你对它们一窍不通是办不到地。刘国轩之所以能有此成就。恐怕就是有一股能够及时发现破绽。并且加以改善地劲头。
“你是东洋水师营的指挥使,以上的问题都由爱卿自去解决吧,如何操练炮手、舵手,如何行船,如何作战,你都要好好体会。”朱骏说了一番无关痛痒的话,接着摊开一张邸报道:这是心学邸报上刊登的一篇文章,你可以瞧瞧对水师有没有用处。”
刘国轩起身碎步的走到御案前,恭敬的接过邸报,映入眼前的先是许多海军大胜以及自己得胜回朝的文章,在右侧角则是一篇关于海战的论述,撰写人是一名叫毛文静的翰林院侍讲,上面指出的问题竟然与自己的观点相似,都是舵手、炮手的一些问题,还有关于风力的论述,这个时代的战舰都是依靠风帆动力行驶,在西方,熟悉和掌握风力是所有优秀海军将领的必要知识,这篇文章字数并不算多,也尝试着提出了几个解决炮手、舵手训练问题的方法,更多的却是阐述借用风力的问题,刘国轩认真的看完,愣愣的仍然咀嚼着文章的内容,与自己的经验相互印证,时而点点头,有时又叹息一声摇头,半晌之后,这回过神来,忙向朱骏告罪道:“皇上恕罪,末将失礼了。”
朱骏挥挥手:“无妨,爱卿看看,此人的文章所提的方案是否可行?”
刘国轩道:“按理来说确实可行,但是有些恐怕是书生之言了,不过此人未经过海战,就能提出如此独到的见解已是非常不易,若让他跟着水师营出海兜上几圈,说不定此人是个帅才。”
朱骏笑道:“朕就是要让他跟着刘爱卿身边学一些行船海战的经验,此人的理论功夫十足,眼光犀利,若是能让他随船走走,说不定将来能堪大用。”
刘国轩连连笑着称是。
朱骏道:“他是个书生,既然朕让他跟了你,你就要好好的照顾他,尽量给他一些方便。朕的讲海堂还指望他来执教呢。对了,你还不知道这事吧?朕来给你说说讲海堂的计划吧。”
朱骏兴致盎然的招手让刘国轩靠前一些,将自己建立讲海堂的构思一一说出来,其实讲海堂不过是讲武堂的另一个培育军官的方式。只不过讲武堂培育的是陆军方面的军官,而讲海堂培养的是海军军官而已。
刘国轩的理解能力极快,片刻功夫便已是点头口称明白。
第一第一百四十四章:立后
朱骏、刘国轩君臣二人谈的正爽,一声尖锐的禀报声突兀的从殿外传了进来:“黔国公、内阁大学士沐天波,内阁大学士周慕白、内阁大学士杨嗣德觐见。”
朱骏对着刘国轩点了点头:“你先退下吧,明日朕让毛文静水师营点卯。”
刘国轩行了个军礼,告辞而去。出得门槛时,正迎面撞见三个大学士鱼贯而入,刘国轩只好退到一边,待三人入了殿,这才出了寒冬阁。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三个大学士一齐见了礼,沐天波已兴冲冲的掏出一沓奏折呈到御案上,道:“皇上,内阁接到各省的布政使、监察使、都指挥使的奏章,驰道的修建已经完成了十之**,各省正在协商如何连接,海都城的应天府衙门也去洽商了,相信再过一月,所有驰道便能连成一体,四通八达。”
朱骏嗯了一声,这项耗空了大明府库,总计投入近八百万两白银的工程总算是告一段落,朱骏也算是了却了一样心事,他看到三个大学士满脸洋溢着笑容,知道他们兴冲冲跑来这里是为了什么,后妃之事已不能一拖再拖,于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