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部分(第2/4 页)
两朕自然会给你们补足,不管将来造出的是什么东西出来,朕都不会怪罪。”朱骏给船厂地负责人打气。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了进取的研发精神,两种船匠的争论其实就是东西文化的一种碰撞,明朝远在一个世纪前就能造出长近五十丈的福船,排水量达到了恐怖的五千到一万吨,大型的宝船设有九桅十二帆,载重量达到了九千八百吨,而此时的西洋战舰排水量不过两千到四千吨,三到五根桅杆,载重量不及宝船地一半。
但西方的战舰并非完全不足取,由于海战频繁,西方的战舰在船体的加固和火炮的数量方面比之福船要强大不少。因此,朱骏所建的船不但要求航速和体积,船身和火炮方面更要多吸收一些西方的经验。
“这艘船需要多久才能造好?”朱骏对这个庞然大物十分感兴趣,已经迫不及待的要测试它的性能了。
“回皇上,慢则五月,最快也要三个月之后才能完成,因为这是第一次建造大型战舰,因此所耗地时间要多一些,将来再造时就能省下不少功夫了。”
第一第九十四章:三藩
“传谕,不管是汉人船匠或是西洋船匠,所有人赏银十两,告诉工部负责船厂事宜的主事。朕要造天下最好的战舰,不管花多少银子,所耗多少人工,不管需要多少年,朕不惜一切代价,朕立足南洋,战舰便是朕的根本。”
朱骏大喜之下许下了赏赐,十七世纪什么最贵,人才!什么人才最贵?造船的人才!有了他们,水师才能够驾驭着最先进的战舰纵横于南洋,掠夺这里的财富,侵占他们的土地,奴役这里的人民。
朱骏绝对不会因为掠夺而感到羞耻,就如前世的那些西方发达国家一般,哪一个不是手里染满了鲜血?哪一个不是依靠侵略,依靠掠夺,依靠奴役而积累的原始资本?美洲、澳洲这些土地的如今已是白种人的天下,不管是非洲、还是亚洲都有着列强所遗留下的身影。黑鬼、黄皮猴子、野蛮人也曾是他们的口头禅,而如今呢,他们子孙照样是文明世界的典范,他们现在对动物的爱护都要超过他们祖先对外人的歧视,这就是真相,真相就是利用鲜血才能换来文明,利用劫掠才能换来博爱,铁和血,永远是这个世界永恒的主题。
工部负责人谢恩道:“微臣代船匠们叩谢皇上恩典。”
朱骏笑道:“工部的官员也要打赏,待战舰造出来,朕自然会有恩旨,你们是朕的臂膀,朕有了你们,才能让船匠们为朕效劳。”
朱骏咂咂嘴,又道:“有了战船,相应的火炮也要速速造出来,两边都不要耽误,造炮的匠人也要赏,朕不能厚此薄彼嘛。”
工部负责人连连点头,唯唯道:“吾皇圣明,近来火炮已经造出了二十余门试验品。洋人们还发明了一种陆炮,只要用在火炮之下装上两个轮子,再用马拉来拉动,便可健步如飞,不必担心火炮的运输了。还有新近制造出来的火铳也揉合了汉人与西洋的工艺,我汉人工匠所制的火铳可连响开花。但是射程和稳定都不尽如意,而洋人所锻造的火铳的稳定以及射程较高,因此相互揉合了一种连发鸟铳,射程可达四十丈远,还可以子母连发,比之钢弩地射速还要快一倍以上,只是造价颇高了一些,工部的意思是可锻造一批出来供神机营使用,陛下以为如何?”
明朝的火铳名目繁多。匠人最擅长的就是开花火铳(类似霰弹枪)和连发火铳,但是射程并不远,而西洋的火枪主要精于射程。却迟迟不能解决装弹问题。
而且明朝的火器却有一个非常致命地缺陷,因为制造火器的工匠地位极低,再加上层层的克扣,从而导致了明朝的火铳十分不稳定,炸膛的几率极高,这也导致了在明朝未能大面积普及火铳的原因,因此,朱骏除了提升工匠的社会地位以及工钱之外,还下令所有工匠所锻造的火铳必须烙上自己的姓名。若是火铳出了问题就按姓名追究相关责任人,这样很大程度上能够遏制粗制滥造而导致炸膛地问题。
朱骏虽然对火器并不精通,但对这种取长补短的研发却极有兴趣,对那负责人道:“工部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奖惩条陈出来,对这些善于研发地工匠要大力鼓励,另外谷内学堂学习机械的学生也要经常安排他们到各作坊去参观,每个月也要安排一些资格较老的工匠去学堂机械系里讲学,朕不光现在要会造出犀利的火器,也要让我们的子孙都会懂得如何制造。”
“微臣明白。吾皇对这些机械看的当真是通透的很,其实我大明曾经所能锻造出来的犀利火器更加厉害,只是因为年代久远,好的工匠早已辞世,他们地后人又不长进,这才导致了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