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章 奉化(第1/2 页)
实事求是的讲,有时候人和人之间的确是不太公平的,就好比在打仗这件事上,有些人一辈子从刀山学海里滚过来也开不了窍,而有些人却看过几本兵书就能深通兵法,实在是人比人气死人。
就比如黎盛这种,承袭父职二十岁不到就当了校尉,在当兵之前最喜欢做的事情是在海边摸鱼,别说砍人了杀鸡都没怎么杀过,再加上性格原因又是个刺头,上司看他不顺眼给他挖了个坑按道理来说老老实实认个错也就过去了,他犟脾气上来非得把事情闹难看,搞得最后自己还差点被砍头。
无论怎么看都不像是个良将种子。
如果没遇到顾怀,估计这家伙最可能得结局就是在军中受排挤,然后在某天因为触犯军法或者被安排什么必死的军事任务然后英年早逝,但偏偏顾怀在看过他的战绩之后又觉得这是个值得培养的人才,这才决定保下他然后给他一个合适的舞台,看看这家伙到底能折腾出什么花样来。
这也是因为顾怀想得很清楚,江南的事终究要靠江南这边的人解决,他从乡野找到徐缙是这个道理,现在破格提拔黎盛也是这个道理,他终究是要离开江南的,这世上的事也不可能指望他一个人做完,培养起一些人总要比调教那帮视野有局限的现成官油子简单,因为他们才能更好地贯彻顾怀定下的道路。
那要是看错了怎么办?以为会是以后江南的顶梁柱结果是扶不上墙的烂泥之类的--顾怀倒也不太在意,他试错的方式比较粗暴,比如让徐缙走一趟东瀛,比如如今给黎盛直面数万倭寇的机会,能杀出来,自然就是那个合适的人,杀不出来就拉倒。
新任偏将黎盛就这么带着五千兵马懵懵懂懂地从天台出发了。
这五千人全是荆湖兵,开赴两浙也没多少天,战斗力说不定还比不上那些两浙的地方军队,而顾怀给黎盛的任务需要他带着这五千人一路经过仙居、永宁江,最后绕到倭寇的后方温岭,然后进攻黄岩,整个行军路线有一半多都是在如今被倭寇盘踞的土地上,没有援军,没有补给线,看起来和去送死好像没什么区别。
这也表明了顾怀对黎盛的某种期望--换做普通将领,顾怀是绝不可能给他们安排这种任务的,而黎盛这家伙不一样,袭掠台州的倭寇们就够喜欢耍阴招了,这小子打起仗来比倭寇还阴,挖坑打埋伏之类的手段好像刻在了骨子里,而且最让顾怀看重的是他带兵的本事,要知道当初黎盛手底下也不过一千不到的杂兵,却能连赢数仗,到最后整支军队的精气神都不一样了,顾怀是真想看看给这小子五千荆湖兵,他要是真能一路打到黄岩,这五千人最后得成啥样。
当然,黎盛只是顾怀在台州战场这块棋盘上角落里的一颗落子,并不报太大的指望,真正能决定局势的,还得是正面的作战。
从他亲自来到台州坐镇也过去了一些日子,荆湖兵已经入浙,奉化、天台、仙居三点构成的包围圈也已经逐渐成形,接下来的仗,才是最难打的。
......
奉化,由于邻近绍兴,驻扎大军,所以一直没有受到倭寇袭扰,被顾怀任命的守将宇文乐坐镇于此,最近频频带兵出击,已经收复了奉化附近的大片失地,如果不出意外,接下来就是要大军南下,和其他方面的兵力汇合,一同进逼倭寇在台州的大本营宁海了。
所以这些天来,不同于其他地方的战况焦灼,奉化这边还是很平静的,连守军也渐渐大意起来,这日凌晨大雾,阳光刚刚穿过重重迷雾照射到奉化的城头上,城下便隐隐绰绰出现大队人马,此时大雾弥漫,视线不足百尺,城头巡逻的守军一开始还以为是逃难的百姓,可转念一想这鬼地方的百姓早跑光了,便立刻吹响了警报号角,呼喊关紧城门。
一个小校趴在城头向下方张望一阵,实在看不清那些停留在远处的影子是什么人,便高声喝问道:“城下是什么人?速速报明身份,否则就要射箭了!”
回答他的是一串怪叫,那些停留在城外的影子见城门迟迟不开,便也不伪装了,几十支箭矢射上城头,那小校吓了一跳,连忙跳开高声喝道:
“是倭寇!兄弟们小心,倭寇来了!快快通知将军!”
战鼓声、梆子声此起彼伏,整座城池骚动起来,留守奉化的李偏将还在巡视城防,听到倭寇来袭不由大骇,奉化的方面主将宇文乐将军昨天才带着大军出去和倭寇打游击了,怎么偏偏这么巧今天就有倭寇来袭?城中守军如今不过数千,若是来袭的倭寇是宁海那边的大部队...
明明是冬日,他额头上却见了汗,一个让他恐惧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