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3/4 页)
1947年5月3日,科斯扎克接受印地安人的邀请到了黑山。立熊首领与他商议,选择了出身黑山的苏族传奇英雄颠马酋长为原型。因为1876年,在小巨角(Little Bighorn)惊心动魄的战役中,他彻底击垮了美国联邦军队卡斯特(Custer)将军的进攻。当然,从更深层的意义上来看,颠马山雕像的立意,不侧重在形似,甚至也不侧重在个人,而是侧重在表现他所代表、所体现的那种捍卫印地安人传统生活方式的不屈不饶的精神。
为选址,他们跑遍了整个黑山地区所有潜在的合适场所。选址后,1948年6月3日的首次爆破,仅清理出了10吨花岗岩碎片;今后,还将有数百万吨的岩石有待清理,来日方长!1949年,当他全力以赴开始着手在颠马山进行山体雕刻时,他已是40岁出头的人了,而且几乎是身无分文,全部家当只有区区174美元。同时,他拒绝从颠马山纪念馆工程支取工资报酬,为此工程可谓是付出了他后半生的全部精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1982年10月20日,他74岁仙逝人间。在这漫长的33年中,他一直在为解决经济上的窘迫、种族的偏见、身体的损伤和日趋老迈的年纪等等问题而不屈地努力奋斗着。他被埋葬在山体雕像脚下,一处他和他的儿子们一起爆破出的、邻近今后永久的印第安人博物馆坐落地方的岩层里,在墓门上他自己写就的墓志铭,刻在钢板上:科斯扎克
一个用石头说故事的人
愿他的身后事会被淡忘湮没
科斯扎克,一个自由事业的强烈信奉者,他觉得颠马山纪念馆应是一项非赢利的文化教育、慈善博爱规划和工程;由感兴趣的热心公众来操持,与纳税人无涉。因此,他曾二度拒绝了可能提供的上千万美元的联邦基金。
另外,从开始起,他就意识到颠马山工程是远非任何个人终其一生可以成就的事业。因此,他和他的妻子,鲁思,草就了三本书,详细地陈述了以他三十四分之一比例的石膏模型为蓝本,按照现代工程方式进行的山体雕像的整个规划。
有意思的是,当他接受了颠马山山体雕像工程后,他也遂心所愿地结了婚,并且生育了5男5女十个子女。这也是一桩使他深感快慰和骄傲的喜事;以后,颠马山工程成为了他家庭的故事。
他非常关注自己孩子们的教育:由于小孩多,后来,他干脆搬了一个只有一间教室的可移动木屋到颠马山,办起了自己的学校,聘请合格的教师来教育这些不同年级的孩子们;同时,他实质上也是一位当仁不让的称职教师,传授关于颠马山的方方面面,甚至包括山体雕刻的特殊技艺。男孩子们成长起来,帮着他料理些山雕上的事情;女孩子们则帮助鲁思照顾不断增容的访客群体和相关事宜。现在,孩子们都已是成年人了,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爱好的职业,离开颠马山;但是,其中有7人至今依然在鲁思的统领下,为颠马山工程效力;甚至孙儿辈也在效力了。科斯扎克和鲁思,不仅给孩子们传授了知识和技艺,同时,也把对颠马山梦想深深的爱种在了孩子们的心坎里。
现在,科斯扎克的下一代正在谱写着不平凡的颠马山故事的新篇章。他临终给鲁思的遗言是:“你必须在颠马山上工作,但不用着急,慢慢地,这样你会做得好些。”颠马山工程的火炬已经传承下去,鲁思和她的孩子们,协同颠马山纪念馆基金董事会全体成员,正指引着颠马山工程进入它的第二个50年规划的进程。
2007年12月3日(星期一)
简短的美国历史的几点感悟
简短的美国历史的几点感悟
简短、精悍不过两百多年的一部美国历史,很是精彩,发人深省。它是一部不断进步、发展,催人奋进,不由任何个人操纵的民主国家发展的历史。即便如此,它的发展也是循序渐进、波浪曲折的;矛盾和问题是一个个逐步解决的;同时,老问题解决了,新问题还是会不断地涌现出来,考验着历届政府服务民众的应变能力。
首先是美国的开国元勋、国父华盛顿总统,二任后婉谢民众要求其继续执政的强烈请求,从而从根本上奠定了美国总统二任制的法律基础,否定了总统的终身制。
其次是“独立宣言”起草人之一的第三任总统杰斐逊,提出了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著名理论,但是,他也并未能模范地执行、实践自己的理论。在39岁的中年丧妻后,他爱上了自己黑奴的女儿,启发并点燃了她心中人人平等的思想,与之同居并生育了多个子女,但囿于社会舆论的压力和他的政治生涯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