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2/4 页)
于靠近海洋,各种灾害带来的影响,都会给群村带来为了对抗饥饿与疾病,村庄里不拘男女,都需要与天地争命,努力劳作而换取生存所必须的粮食。
一年之计在于春,于庄户人家而言,春季的每一分钟都是宝贵的,即使还未成年的孩子,也要在田地里,帮着自己的父母劳作。对于万历二年的大明农村而言,人力依旧是最为珍贵的资源,没有之一。
由于要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早餐便要吃的足。按照村里的规矩,都是家里壮劳力优先吃掉干粮,次要劳力只能喝稀饭。但是范家的情形有些不同,鸡蛋和窝窝,都放在范进这个村里唯一的脱产书生面前,家中唯一的劳动力范母,却只肯喝些红薯粥。
还不到四十岁的母亲,手上已经满是老茧,头上鬓角,也多出了不少白发,腰板微微发驼,身上的土布袄裙满是补丁。这一切都源自于贫穷,贫穷,就是范进或者说整个村庄最大的敌人。
母亲端起碗,却并不肯吃,而是监督着范进用饭。直看着他狼吞虎咽地吃掉手里的东西,母亲的脸上才绽开笑容,连带那稀薄的粥也喝的格外有味道。
这粗砺的食物!
时下的玉米,还被称为番麦,因为其产量较高,与被成为番薯的红薯一样在广州这个沿海城市的乡村,一些农民愿意尝试着种植。范家没有壮劳力,就更得在粮食上想办法,所以范母算是村里最早种番麦、番薯那部分人。这些化外杂粮,走上范家这等贫苦人家的餐桌,也就不足为怪。
“扬州梦虽然好,却总归是要醒的。”范进每当端起饭碗,就忍不住想起自己曾经吃喝不愁的生活。在那一世,他虽然算不上成功人士,但是依旧可以在京剧团拿一份过得去的工资,在自己的祖宅拆迁,家里的土地被征用后,更是靠着补偿金陡然而富,过上了足以称为豪奢的生活。
谈不到一掷千金,可凭借着数字惊人的补偿款,加上自己没有不良嗜好,吃好喝好总归是做的到。山珍海味吃了不知多少的他,在那一世根本不会对这种粗粮多看一眼。却没想到,现在自己不但吃不上肉,就算是想要做到母子温饱,都是如此艰难。
曾经纸醉金迷,灯红酒绿的日子,注定回不去,早已经随遇而安的范进,已经不想着怎么逆天改命,或者回到自己魂牵梦绕的现代社会。既然成为了儒林世界里那位范进,那就只能认命。接下来要考虑的,就是怎么能够舒坦的活下去,即使物质享受不能和前一世相比,在这一世里,也要成为个吃喝不愁的富翁才对的起自己。
范进眼下的家世即便是以大明人的角度看,也只能用贫寒来形容。父亲早丧,家里又没有其他子嗣,缺乏劳力的农民家庭,就注定贫困。
范母虽然是个勤劳而又会持家的妇人,并愿意把全部的爱都给儿子,但终究没有变出财富的神灯,无法给范进他想要的一切。就算是一个小小的鸡蛋,对范家而言,都是要咬咬牙才能吃得起的奢侈生物。
范进固然两世为人,但是其前一世的生活技能,在这一世大多无法转化为经济收入,要靠所谓前世记忆来改变生活,在当下并不容易做到。
广州有靠海的优势,村子里也曾经合举村之力,选出人赶海搏富贵。初时也赚了些银子,但是一次海难,连船带货都折进了海里。不但让小范庄血本无归,还承担上一笔沉重债务,从此以后范母就不许儿子再动赶海心思。
另一个在广东热门的项目,则是钢铁,按照时下记载:佛山多冶业,冶者必候其工而求之,极其尊奉,有弗得则不敢自专,专亦弗当。而佛山,恰好也归南海县管来着。
如果是某些穿越者,或许会因为这一点而变的欢喜雀跃,千方百计的接近这个行业,然后以此为根基,去做一番什么事业。可是范进不管是前世还是今生,都对昼夜响个没完的铁匠炉,以及挥汗如雨,以力气换钱的勾当没什么兴趣,更不想参与进这种事里,是以这条路也走不通。
乡村的舞台就这么大,想要在这种环境里搞出名堂来确实很难,范进几次提出要离开家乡,都被母亲无情地否决,他也就无可奈何。
由于已经争执过几次,范进心里明白,不管怎么说,母亲都不会把番麦窝窝或是鸡蛋吃下去。自己坚持不吃的结果,就是把宝贵的食物浪费掉,只能在在母亲的目光下,把鸡蛋和窝窝吃下肚里,趁着母亲高兴的当口说道:
“娘,红薯吃多了会胀气,还是少吃些为好。其实孩儿的身体已经很好,可以下田,我吃的多就该干的多,您让孩儿下田……”
母亲脸上的笑容凝固了,粥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