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第2/4 页)
还是我盖吧。”黑暗中他伸出手去抢宝筠手上的毛巾被,无意中碰到了宝筠的脸,发现宝筠脸上已经是湿漉漉的。
宝筠一把抱住方弘略,泪水滂沱:“弘略,你怎么这么说话?你怎么这么说话?你冷你为什么不告诉我?咱们家又不是没有被子,我是以为你盖一张毛巾被够了的,我不知道……你为什么不告诉我?咱们俩这都怎么啦?弘略……”
“我以为你知道我冷。”方弘略轻轻地嘟嚷了一句。
宝筠的心抽搐了一下,抱住方弘略哭得更厉害了。她这才深深地知道,他们之间已经不仅仅是一张被子的问题,他们不知不觉之间已经离得很远了。 。。
第9章 北京城没有中景和特写
九
新中国成立以后,政府将中关村所在的海淀区定为文化区。北京大学迁入海淀,此后一大批新建大专院校也纷纷在此安营扎寨,到今天,中关村地区已有高等院校68所,在校学生30万人;有以中科院为代表的科研机构213家,两院院士人数占全国的36%,各类高科技人才超过10万,成了北京甚至整个中国的大脑。
80年代初,开始有人在这里办起了公司。“两通两海”的成立与发展,标志着后来享誉中外的“中关村电子一条街”的兴起。8 0年代末期,中央调查组对“电子一条街”做出了肯定的结论。1988年5月10日,中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开发区在中关村建立,与此同时,国务院还批准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十八条优惠政策”。此后,进驻中关村的高科技企业以一年几百家、上千家的速度猛增,中关村从最初的贸易一条街,开始向产、学、研相结合,向技、工、贸一体化的科技园区的雏形过渡。到1998年底,中关村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的企业总数已达4000多家,1999年该地区的技、工、贸收入达451亿元。
中关村在一片嘈嘈切切中迅速地崛起。人们谈论中关村,向往中关村,批评中关村,但中关村仍然不可阻挡地向前发展着,并且形成了强大的中关村文化,以及顽强的中关村精神,甚至把内涵和外延都同时延伸至整个中国高科技领域。意识形态的中关村在急剧膨胀,但是,地理上的中关村却远远不能适应高技术发展的需要:堵塞的交通,破旧的门脸,脏乱的环境,形成了所有去过中关村的人的一致看法。中关村再也无法忍受了,它的脸面必须要进行一次根本性的整顿和修饰。
根据规划,中关村的未来将包括三大开发区:中心区、发展区、辐射区。中心区大体范围是南起西外大街,北至规划公路一环,西起密云水库,东至八达岭高速公路,总占地面积约为75平方公里,中心区包括一个核心区和两条主要轴线。核心区包括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中关村西区,用地约10平方公里。两条轴线一条是白颐路,连接北大、清华、中科院、中关村西区和农科院、人民大学等高校与科研机构,以及国家图书馆、首都体育馆、紫竹院公园等文体设施;另一条轴线为学院路。
发展区大体范围是规划公路一环以北,海淀区山后地区、清河地区以及昌平县的西三旗地区、回龙观地区,地域范围约280平方公里。发展区建设的主要特征是以上地信息产业基地为起点、沿八达岭高速公路向北呈组团生长。上地信息产业基地和北大生物城为第一组团,作为信息产业和生物工程的研究、开发、生产基地;西三旗新材料基地为第二组团,作为新材料的研究开发、生产基地;回龙观地区为第三组团,作为高校教师、科研人员的新居住区,适当安排高科技研究、开发用地;永丰科技园和航天城为第四组团,作为多种高科技产业的研究、开发、生产基地。四个组团规划建设用地总计约平方公里。
辐射区主要是“一环两线”。“一环”是指环市区的高科技工业园区,包括电子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丰台科技园区、昌平科技园区等;“两线”是指沿八达岭高速公路向沙河、昌平、南口方向辐射和沿京密路向顺义、怀柔、密云方向辐射。
中关村在地理意义上迅速扩大,它的改造成为近几年北京市的一件大事,几乎所有的人都知道中关村改造的目的,是要把它建成美国的“硅谷”和台湾的“新竹”那样的高新技术园区。
1999年6月5日,国务院批准了北京市人民政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提交的《关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的请示》。北京市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把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成世界一流的科技园区。进一步地说,未来的中关村将成为基础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