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第1/4 页)
百官多主张杀贾充以谢天下。但是贾充是司马昭的心腹,为司马昭充当马前卒,解决了司马昭想解决而又不敢解决的难题,是有功之臣。
于是追究到了成济头上,司马昭宣布:“成济弑君,罪大恶极,应诛灭九族!”下令灭成济九族。官兵来到成济家逮捕成济,成济逃到屋顶上,大叫:“是丞相指示我杀皇上的!我只是奉命行事而已,罪不在我!”顿时真相大白,天下人都知道了司马昭之心。成济自以为立了大功,没想到竟成为灭门之祸。司马昭想以杀戮来掩盖弑君的真相,反而欲盖弥彰了。
司马昭遂以曹髦道德有缺陷,不配当皇帝,是咎由自取为借口,废黜他的皇帝称号,只以庶民之礼埋葬曹髦。司马孚坚决反对,一批大臣也上表要求以王礼安葬曹髦,司马昭不予理会。几天后,高贵乡公曹髦被安葬在洛阳西北30里的瀍涧之滨。连一般的平民之礼也不如,无旗幡礼乐,只有几乘破败的车辆。洛阳的许多百姓围观,大为唏嘘,说:“这就是前几天被杀掉的天子啊!”说完,有人掩面而泣。
南朝的裴松之在注释此段历史时,感叹地说:“司马昭做得太过分了啊!”
司马昭另立曹奂(又名曹璜)为帝,曹奂是曹操的孙子,燕王曹宇的儿子。曹奂是魏国的第五代皇帝,也是末代皇帝,名为皇帝却无实权,政权完全为司马氏所控制。从此,在曹魏政权中,再也没有人敢公开反对司马氏的统治了。
司马昭自封为晋王,封其子司马炎为太子。其篡夺野心昭然若揭。
263年,他利用蜀国内部混乱的机会,派邓艾、诸葛绪、钟会率大军分三路攻蜀。后主刘禅出降,蜀亡。代魏的条件也逐渐成熟。此时呈现在司马昭、司马炎父子面前的天下大势,可谓“居高视下,势如劈竹”。他们所要做的,只是顺流而下,去完成历史所赋予的某种必然。可惜司马昭没有帝王之相,就在他积极筹措篡位之际,咸熙二年(265年)8月,忽然中风,病情迅速恶化。不久,便一命呜呼了。
关于前期的两司马,《晋书?宣帝纪》曾记载有一段趣事,东晋明帝时,王导侍坐,晋明帝问起晋前世得天下的具体情形,王导不加隐饰地叙述了司马懿创业时的业绩,种种猜疑、残忍手段,又说起司马昭在高贵乡公时的所作所为。晋明帝大惭,把脸埋在床上很久后说:“若如公言,晋室江山又怎能长远呐?”
其后世子孙也为先祖羞!
建立晋朝
司马昭死后,其子司马炎继承了相国和晋王之位,掌握了全国军政大权,为自己登基做了最后的准备。司马炎依葫芦画瓢,仿效曹丕代汉的故事,在司马炎一帮心腹的劝说下,魏帝曹奂不得不让位。
265年12月,曹奂下诏书说:“晋王,你家世代辅佐皇帝,功勋高过上天,四海蒙受司马家族的恩泽,上天要我把皇帝之位让给你,请顺应天命,不要推辞!”
司马炎却假意多次推让。
司马炎的心腹太尉何曾、卫将军贾充等人,带领满朝文武官员再三劝谏。司马炎多次推让后,才似乎是非常勉强地接受了魏帝曹奂的禅让,然后封曹奂为陈留王。位在三公之上。割10县,邑3万户建陈留国。享用原来天子的车马、旌旗、服饰、乐舞,不向新帝称臣,只是新朝的客人。郊祀天地,依然使用魏的年号。魏氏诸王皆封县侯。
司马炎设坛南郊,举行仪式,告祭天地,自称皇帝,建国号为晋,定都洛阳,改年号为“泰始”。史称西晋。司马炎就是晋武帝。
晋武帝为了收买人心,又恢复了分封制,大封功臣,许多大家族都被封为公侯。司马皇族27人被封为王,以后又不断增加;除了王国之外,还分封了异姓公侯国500多个。这就种下了皇室内讧的根源。
。 想看书来
三国归晋(1)
自公元263年魏灭蜀之后,三国鼎足之势变成了魏、吴的南北对峙。晋武帝代魏之后,雄心勃勃,“密有灭吴之计”,统一全国就摆上了议事日程。和晋的强势相比,吴国却是夕阳昏鸦,吴主孙皓昏庸、残暴、荒淫,为了使东吴美女只供自己一人享受,竟禁绝民间婚嫁。又嗜杀成性,大臣们常无辜被他挖眼、剥脸皮和砍掉双脚等,致使民心离散,将帅北归。
要不要兴兵灭吴,在西晋朝廷形成对立的两派。以羊祜、杜预、王濬、张华为一派,屡有###吴国的建策,而以贾充为一派的,则坚定反对。两派意见,针锋相对。但晋武帝最终倾向于贾充的意见。
贾充是晋武帝的宠臣,在司马氏夺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