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1/4 页)
大禹接受任务以后,首先联合共工氏和伯益、后稷等许多部落,讨论抗洪救灾的办法。他检讨鲧失败的原因,根据水流规律因势利导,摒弃筑堤截堵的办法,大胆改用疏导和堰塞相结合的新办法。顺天地自然之势,高的培土筑堤,低的疏浚成河。但要开山凿渠,疏导洪水,不熟悉地形地貌是不行的。于是,大禹召集诸侯百官分治九州土地,亲自带领有崇氏部落的人,踏遍九州进行实地考察,了解河源的流向和寻找可以泄洪的地方。然后制定统一的治水规划,在此基础上展开大规模的治水工作。
《淮南子?原道训》记载:“禹之决渎也,因水以为师。”说他以水为师,就是说他善于总结水流运动的规律,然后利用水往低处流的自然态势,因势利导地治理洪水。他先从黄河中段冀州开始(黄河泛滥的枢纽地带),开渠排水、疏通河道,凿龙门、辟伊阙、疏九河……,将黄河下游的河道分辟为九股,散其水势,一步步向东方的兖州、青州、徐州、南方的豫州、荆州、大越疏导,使肆虐的洪水驯服地流入大海。
《韩非子?五蠹》记述大禹“手执耒耜,以民为先”。由于长期从事繁重的劳动,躯体干枯,脸庞黧黑。腿上的毛磨光了,两股也生茧了。
老百姓见了无不心痛流泪。
正是由于大禹身体力行,治水有方,为群众做出了榜样。经过13年的整治之后,最终制服了洪水。“水由地中行,然后人得平土而居之”。从此九州统一,四境之内都可以居住了。于是,原始居民纷纷从苦寒的高地上下来,回到温暖的平原上。禹又带领人民开凿沟渠,引水灌溉,发展农业,化水害为水利,在黄河南北的中原大地上开垦出了许多良田沃土,成为人民安居乐业的地方。孔子曾颂扬大禹治水的功德说:我简直找不到他的一点缺点,他的宫室简陋却没有想到改善,而是尽全力平治水土,发展农耕,大哉,斯人!
在治水的过程中,禹走遍了天下,根据不同的水系,分中国为九州:冀、兖、青、荆、扬、梁、雍、徐、豫。按地域实行统治,进行管理,所谓“茫茫禹迹,划为九州”。后来,九州就泛指中国。与此同时,他也考察了九州的土地物产,规定了各地的贡品赋税。因为道路畅通无阻,四海之内的诸侯都可以通过水路和旱路来京城会盟和朝觐了。
。 想看书来
玄圭赐禹
由于禹治水成功,使他建立了极高的威望。
天子的声威教化甚至达到了荒漠的边陲。
于是帝舜召集各部落酋长举行隆重的祭祀,在祭祀仪式上,将一块黑色的玉圭赐给禹,以表彰他的功绩,并向天地万民宣告治水成功和天下大治。不久,又封禹为伯,以夏(今河南登封县)为其封国。
帝舜在位33年后,正式将禹推荐给上天,让他作为帝位的继承人。又17年,舜在南巡中逝世。舜死后,禹守孝三年,仍按传统的禅让制把帝位让给舜的儿子商均,自己躲避到阳城。但“天下诸侯皆去商均而朝禹”(《史记?夏本纪》)。禹于是再即天子位。南面接受天下诸侯的朝拜,在嵩山阳城(河南登封县郜成镇)建都,国号为夏后。
据史籍《元和姓纂》记载,大禹建立夏后政权后,追封先代遗民,赐给土地,赐给姓氏,并说:“要恭敬地把德行放在第一位,不要违背我天子的各种措施。”分封丹朱于唐,分封商均于虞。改定日历,以建寅之月为正月。
禹帝立为天子后,举用皋陶为帝位继承人,把他推荐给上天,并把国政授给他,但是皋陶没有继任就死了。禹把皋陶的后代有的封在英、六两地,有的封在许地。后来又举用了益,把国政授给他。
。 想看书来
禹铸九鼎
帝禹在位第十年南巡,到涂山(今安徽蚌埠市西),在那里大会天下诸侯,献上玉帛前来朝见的诸侯竟达万名之众。为纪念这次盛会,“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班固《汉书?郊祀志》)。即接受九州牧守所贡的青铜,铸造九鼎。事先将全国各地山川奇异之物画成图形,然后分别刻于鼎身。
九鼎的铸造,历来有多种传说。最先泰帝(太昊)制一神鼎,取一统之义;黄帝作宝鼎三,象征天地人;而禹铸九鼎,划“九州”,是禹作为天下共主、确立政权的象征或标志。九鼎被置于宫门之外,借以显示夏王成了九州之主,实现了天下统一。后来九鼎还被神化为获得“天命”之所在,成为统治阶级的权力象征。夺九鼎,也就成了后世帝王们有意识的一种战争行为了。在夏商周三代,“九鼎”被视为国之神器,其至尊地位,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