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部分(第2/4 页)
一年。整整一年的时间,诸葛瑾所属的势力没有丝毫动作,诸葛瑾就于中京城郊章氏所安葬之处建了一茅屋,每日间以素食为三餐,读读书,写写字,更多的时候,诸葛瑾是在想念着章氏,望着头顶上日月转换,唯一不变的,似乎只有那埋藏在内心深处的记忆,久久酝酿。
对于诸葛瑾突然之间做出为章氏守孝的决定之后,诸葛瑾的那些手下就分作了两派,并不是所有人对诸葛瑾的做法都能够认可的,就连一直坐镇后方,对诸葛瑾默默支持的田丰,这一次都明确的提出了反对的意见。为人子女者,尽孝,乃是天经地义之事,只是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诸葛瑾身上,就显得有些不同,最为主要的,就是他的身份。
身为君者,凡事不能由己任意妄为,正所谓,国不可一日无君,为君者,意思到了即可,总不能因为章氏病故,就将国家置于不顾,就将千千万万的黎民百姓置于不顾。
当然,有反对的,就必定有赞同的,就如同孔融、管宁等人,对于诸葛瑾为母守孝这件事情就大加赞同,他们认为,一个人无论身份地位如何,都不能忘本,一个人,首先他是一个子女,而后才是其他,更何况诸葛瑾身为君主,这样的做法,更加是为天下百姓树立了一个典范,让今后乃至后世之人明眼看着,他,诸葛瑾,乃是一位仁人明君。
无论赞同,或是不赞同,对于外面的各种说法,诸葛瑾是不置一否,为章氏守孝,并不真的就是他头脑一热而做出的决定,正如同田丰所言,他的身份地位不同了,身为一个势力的首领,他一个人身上所代表的,已经不再是他一个人了,那是关系到千千万万的黎民百姓的切身。虽然说这样的说法有些过了,只是一个国家,不能没有了君主,如今他诸葛瑾的势力,也是这样,而在经过了几日的深思熟虑之后,他最终才做出了这个决定。
自公元208年初开始,诸葛瑾所部几乎上没有停歇的征战了半年的时间,无论是士卒还是将领,都需要时间来休整一下,更何况,战争,打的可不只是简简单单的人数,同时在幽州、豫州、司州、扬州、并州展开战争,对于后勤方面,也是一个极大地考验,确实是需要时间来休整下了,此为其一。其二,虽然说在战争之初,因为是出其不意,所以战事进行的都很顺利,只是这样的结果,却是诸葛瑾同时将正在僵持着的孙坚、曹操两人都得罪了,虽然说成功的将袁绍的势力连根拔起,而且也将公孙瓒击回老窝,只是无论是袁绍还是公孙瓒,他们两人不过是疥癣之患罢了,他真正的敌手,却是曹、孙两人。
而三者,才是他内心之中一点儿的私心在其中,对章氏,因为平日忙碌的缘故,他几乎很少能够有时间陪在她的身边,对于母亲,他的心中有着一股浓浓的愧疚,章氏在的时候,他没有能尽到孝心,也只有在此时,尽量的去做些什么,以弥补他内心之中的那种歉疚。
也许是因为思念的缘故,诸葛瑾觉得有时候时间过得真慢,可谓是度日如年,对章氏的想念,在心中疯狂的滋长着,同样,也许是因为思念的缘故,诸葛瑾又觉得有时候时间过得太过迅速,如同是白驹过隙,只是望着一处发了个呆,再醒来时,已经日升日落。
诸葛瑾在城外常住了下来,二弟诸葛亮、三弟诸葛均两人会不时的过来陪伴一下,如今诸葛亮充当了诸葛瑾与他手下那些人的联系纽带,虽然说诸葛瑾是在为章氏守孝,他却也不会在这一年之中就什么也不去做,有些事情却是必须要他亲自处理的,诸葛亮就充当了这个传话之人。而诸葛均,在章氏病故之后,诸葛珪仿佛是遭受了打击,精力也是大不如从前了,自外人的视线中逐渐的淡了出去,诸葛家一家老小的事情,便落在了他的头上,这些日子来,也是忙得前脚儿不搭后地的,不过,他也会固定的每隔几日,便过来坐会儿。
时间,转眼便到了年底,一般的情况下,过年的这段时间,是最为热闹的,尤其是在诸葛瑾治下,不仅仅是因为着人口多,最主要的,是诸葛瑾在对待百姓之事上,表现出来的那种宽容,较之早先任何一个朝代来说,都要更加多上许多,只是今年的春节,中京城中,却显得格外的冷清,非但是没有过多的嬉笑鼓声,就连闷头儿上早早便会挂起的灯笼,也不见踪影。
原来,章氏病故的事情,在百姓心中,虽然并不能带来多少的冲击,只是对于诸葛瑾守孝一年的之事,百姓却是表现出了异乎寻常的关注。百姓是最知道感恩的,十几年前,他们过得是怎样的日子?更甚至,二十、三十几年前,他们过得,又是怎样的日子?而如今,他们一个个,过得却是怎样的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