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部分(第2/4 页)
那姚枢,字公茂,柳城人氏,后迁洛阳,自少力学不倦。内翰宋九嘉知其有王佐之才,与之偕觐窝阔台,命为燕京行台郎中。时伊罗斡齐为行台,唯事货赂,铢求无厌,姚枢羞与为伍,遂弃官而去,隐于苏门地方,读书鸣琴,若将终身。忽必烈令赵璧赉了聘礼,前来敦请。姚枢见其来意诚恳,也就不复推却,随了赵璧来见。忽必烈和他谈论,不胜心服,待以客礼,遇事必咨询而行。姚枢又荐河内学子许衡,忽必烈乃以姚枢为京兆劝农使,许衡为提学使,辉和尔部人廉希宪为宣抚使,日夕讲求治道,体恤民艰。枢、衡、希宪也感激知己,各尽所怀,京兆大治。当忽必烈奉到统治漠南的诏命,大张筵宴,以飨幕府众僚,众人皆奉觞称贺,独姚枢坐于席中,默无一语。待至席散,众人皆出,忽必烈留下姚枢,向他问道:“众人在席间,皆作贺词,你独默然而坐,是什么缘故?”姚枢道:“如今天下土地之广,人民之殷,财赋之阜,有如汉地的么?”忽必烈道:“似皆不及。”姚枢道:“现在奉命统治漠南,凡金之土地、人民、财赋皆入大王之手,异日廷臣言官,嫉妒离间,天子必悔而见夺,不如独管兵权,将行政归之国家,则事顺理安,虽有谗言,亦无由入了”忽必烈连连点头道:“此言甚是,我虑不及此,几致误事。”遂奏闻蒙哥汗,请专理兵事,一切行政之权,仍旧付之有司。蒙哥汗从之。到了次年,蒙哥汗大封同姓,命忽必烈于南京关中自择一处,以为封地。忽必烈又与姚枢商议,姚枢道:“开封逼近黄河,水道迁徙无常,土薄水浅,不若关中深居腹地,险要可恃,厥田上上,古名天府陆海。”忽必烈遂愿处关中。蒙哥汗道:“关中虽好,但人户寥落,所得财赋,你如何够用呢?
我瞧河南怀孟一带地方,人烟很是稠密,如今也归你掌管,方可以调剂得平。“因此忽必烈尽有南京关中之地,又复延揽人才,安辑百姓,一统之基,由此肇造了。
忽必烈把内政料理停妥,又注意开拓土地,命兀良合台统率诸军,分三道往攻大理,自己领了大军,在后接应。行抵察逊诺尔地方,夜宴营中,姚枢泛论古今,陈述宋太祖遣曹彬平定江南,不杀一人,市不易肆的事情。忽必烈听了,知是姚枢有意规谏。到了次日,据鞍上马,揽辔向姚枢道:“你昨夜所说曹彬不杀一人的事情我能行之。”姚枢在马上拱手贺道:“圣人之心,仁明如此,生民之福,国家之幸也。”师至大理城,忽必烈命姚枢裂帛制旗,书止杀之令于上,分徇街市;因此人民得以保全。那大理即是唐时南诏之地,国王段智兴,占据一方,与中原不通闻问。忽闻蒙古兵分道来攻,直吓得手脚无措。
未知大理尚能保存不亡否,且听下回分解。
。。。
 ;。。。 ; ;
第三十二回 忽必烈兵征大理 蒙哥汗师侵南宋
话说大理国王段智兴,闻得蒙古兵分道来犯,勉强召集了数千民兵,出城迎敌。试想区区的大理,怎当得蒙古军的威风。
刚一交战,数千民兵已被蒙古军如风扫残叶一般,杀了罄尽,把个段智兴弄得一筹莫展,只得肉袒牵羊,出城乞降。忽必列降了大理,乘着战胜之威,分略鄯善、乌爨等部,进至吐蕃。
那吐蕃即是如今的**地方,其俗崇尚佛法,尊信喇嘛。喇嘛教的祖师,名叫巴特玛撒巴巴,当唐玄宗时,由北印度入吐蕃,创立了喇嘛教,他的势力,凌驾国王之上。
蒙古军既抵其地,忽必烈用了姚枢之言,禁止杀戮,到处颁谕,降者免死,所有旧教,绝不更动。因此兀良合台的军马方才到来,喇嘛扮底达即来迎谒。兀良合台早已受了忽必烈的嘱咐,知道喇嘛在吐蕃有独一无二的大势力,连国王都要服从他的命令,只要喇嘛前来投诚,吐蕃的全国就在掌握,因此兀良合台见了扮底达,深加敬礼,格外优待。扮底达心内甚是欢喜,便引导蒙古兵直入都城,谕令国王苏固图出降。果然喇嘛的话说,苏固图不敢违逆,立即归命。
忽必烈的大军到来,闻得吐蕃已降,幸赖喇嘛的劝谕,兵不血刃,即成大功。忽必烈大喜,与扮底达相见,优礼有加。
扮底达又命他的侄儿八思巴叩见忽必烈。这八思巴的为人异常聪明,年方七岁,已能诵经数十万言,并且通晓大义。吐蕃的人民大为惊异,都称之为圣童。年稍长,精通典释,学富五车。
此时方才一十五岁,由扮底达引见忽必烈。忽必烈一见他的相貌,已觉得异于常人,便与他谈论佛法,竟是滔滔不竭,应对如流。忽必烈深加器重,留于左右。会蒙哥汗有诏,召忽必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