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3/4 页)
“这儿你不想给,那儿你不想封,干脆你把段二打发到毛里求斯当土著算了,我看你就是存心让你老妈和你弟弟去讨饭,你怎么这么狠心啊,段二是你亲弟弟啊了。”
看到母亲大发雷霆,姬难口气也软了。
“母亲大人休怒,别气坏了身子!我不是说不答应,只是封地这么重要的事,也要和朝中众臣商量商量。”
“看着办,不把京城封给你弟弟,我就带着他到其它国家讨口要饭,也让别国的诸候们看看你姬难产是怎么对待母亲和亲弟弟的。”申二娘摔下道通辑令后风风火火的走了。
姬难产在召开常委会议讨论将京城封给段的时候,几乎是遭到了以大夫祭足、上卿公子吕为首所有大臣们的反对(段派势力除外)。
“大王啊,京城是什么地方啊?郑王国的第二大城市,城高墙厚,人口众多,段二要是得了这个地方,必然会做大做强,再加上段在朝中有太后的宠爱。必然会成为郑王国最大的内患,郑国将永无宁日。”大夫祭足的观点代表着大多数人的心声。
众大臣都劝姬难产应该抛私情、重社稷。拒绝申二娘的要求。
这样的道理郑庄公姬难产又且会不知。他面临着艰难的决择!
国家还是亲情?江山还是兄弟?
对一个十七岁的少年来说,这样的选择过于残酷。
最后郑庄公姬难产还是选择了亲情和兄弟,将郑王国第二大城市京城封给了他的兄弟公子段。
姬难产不像他的父亲姬突掘一上任就有非常漂亮的大手笔,将京城封给了公子段二是他刚刚开始的政治生涯的最大败笔。
这让他在后来二十多年的政治舞台上瞻前顾后、惶恐不安、无法放开手脚去发展和壮大父亲创造的良好局面。
而且不可思议的是他这种自认为牺牲自我,换取亲情的行为最后竟然在历史学家眼中成了一个惊天的大阴谋。
道学派的历史学家们是这样评价姬难产同志的以上行为的:
大阴谋家姬难产同志,心术不正,专搞阴谋诡计!即任之后,为了除掉政治生涯潜在的最大竞争对手公子段,故意设计圈套,把宠爱段的母亲申二娘作为作案工具加以利用,将京城这样重要的地方封给段,让其壮大实力后引诱其产生了谋反之心,然后出其不意除掉,并在作案完成后将所有的责任推给了自己的母亲,并以此为借口拒绝出瞻养费和行使探视的义务。
姬难产真是属于耗子专风箱,几头受气的主了。
事实上关于姬难产封地阴谋说的理论是很难站得做脚,原因有二:
一、时间,道学派的历史学家们是最没有时间概念的人,他们忽略了整个事件的时间问题。郑庄公封京城给公子段是在庄公元年,姬难产同志上任伊始,而公子段是什么时候谋反呢?庄公二十二年,前后一共22年的时间,如果说这是一个阴谋和圈套的话,这恐怕是历史上历时最长的一个圈套。众所周知,中国古代的君主们平均寿命都不会太长(有那么多国事要操劳,有那么多美女要陪睡觉,白天消耗精力、晚上消耗精子,铁打的人也挺不做多久的),能在位二十年以上的,可能也属于少数了,算是姬难产同志幸运,爹死得早!做了四十多年君主,但是二十二年也占据了他大半的在位时间,用22年的时间来设计一个圈套,让别人往里钻,可能只有脑残的人(比如张大导演《十里埋伏》里的编剧同志)才会干出这种事。
二、代价,事实上,姬难产同志在当郑国大掌柜的前22年里一直在为他封段到京城的决定付出代价,
细翻史书,是不难发现,庄公元年到庄公二十二年,作为周王朝的大掌柜(上卿),和当时在春秋舞台上最闪耀的政治新势力郑王国国君,姬难产的表现非常令观众失望,失望得在史书里几乎找不到他这二十二年的任何行踪,只知道周天子因为他长期不来洛阳上班对他非常不满!这和他后十多年精彩而活跃的舞台表现形成非常鲜明的对比。
为什么会有这样鲜明的对比。原因很简单,他一直在防范着公子段。他知道当初的举动是在自己身边养了一条恶狗、还有一个溺爱恶狗的主人,随时都有扑向自己的可能,和别国打仗?到周天子那儿当掌柜?这些都得看自己后院会不会起火?
姬难产同志前期长达二十二年的政治生涯所有动向用三个字就可以高度概括:防内患!
如果这是一个阴谋或陷阱,那么这也是姬难产同志自己为自己挖的,然后用了22年的时间小心翼翼的不让自己掉进这个坑里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