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部分(第1/4 页)
御座上的帝王,除却那身明黄的衮袍,金镶宝石的玉冠,也就是一个相貌只能称得上普通的中年男子,蓄着山羊胡子,眼角之下,有明显得眼袋,神色倒也清明,但是,没有丝毫的睿智、霸气,甚至,还有一些荏弱。
看到他,李静莫名想到了前世在电视上看过的忘了是哪一个版本的《武则天》里面的中年唐高宗李治。
李静听刘禅说过,他那个曾经被先皇赶出王府,当了今上十五年之久的地下情人的姑姑,偶尔,还会协助皇帝处理政务,批阅奏章。
李静对宋朝的历史并不熟悉,主要是,宋朝实在不是一个强大光耀的朝代,建国之初,宋太宗御驾亲征都能遭败仗,后来,即使打了胜仗,也要签订丧权辱国的盟约,除了那一笔“冗官冗兵冗费”,李静对宋史,知之甚少,更加不喜欢看宋史演义的故事。
她前世耳熟能详的杨家将的故事,也在她十二岁那年,被魏谌告知,是后人的附会谣传。杨家就两个儿子,杨六郎,也不是杨继业的第六子,更加没有什么杨八妹、杨排风、穆桂英、佘太君。
难得的两次改革,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又都以失败告终。
这样的一个朝代,李静对它的掌权者,实在无感。
李静在皇帝面前大胆地神游着,想到窝火的地方,还忍不住撇了撇嘴唇。
皇帝把李静这样的反应看在眼里,微微一笑,开口道:“朕听说你不想来见朕,怎么,是觉得朕为一个流言召你进宫太荒唐了吗?”
皇帝温和中带着轻笑的男中音,却如一个闷锤,敲在了李静脑门上。
这种事,当事人还真的能这么直白的说出来吗?
()好看的txt电子书
李静惊讶地看了御座上的皇帝一眼,低眉躬身道:“草民不敢。”
不敢,哪里是不敢,从李静进门,她脸上转了多少种情绪,皇帝全看在眼里。习惯了看满朝文武的变脸神功的人,李静丝毫不遮掩的表情,又岂能瞒得住皇帝。
“吴王之死,牵涉太多,先皇也有诸多不忍。不过,不管朕说什么,作为吴王后人,你都不可能不怨恨朕吧?”皇帝这句话,到后来,竟有几分无奈。
这下,李静更懵了。那件事,不是禁忌吗?这么轻易就说出口,真的是看在她马上就要死了,要她做一个明白鬼吗?
先皇,皇帝口称先皇,那这么说,眼前的人,就是宋太宗的儿子,宋真宗了。宋朝的第三位皇帝。他在位期间,有过什么政绩吗?
李静纷乱的大脑转了转,终究没有理出头绪来。
不过,眼前的人,明显比史书上记载的那些碌碌无为的皇帝精明多了。而且,有着所有皇帝共有的“杀人不眨眼”。
反正已经注定了要一死,李静虽不甘心,却也没有了顾忌,放胆开口道:“其实,我从生下来就被放在亲戚家寄养,家里的事,祖上的事,知道得不多。不过,我太爷爷被赐死,好歹可以说成是他的身份敏感,再加上他自己拎不清,口无遮拦,犯了君王大忌,可算是咎由自取,也算得上半个罪有应得。
可是,皇上因为一个莫名奇妙的流言就让我死,我还是觉得太莫名其妙了。
我知道您这样的上位者,一旦认定了一件事,别人说什么都没有用了。我只求您不要再把这个流言扩大,我一个人死就算了。我父亲、兄长,都是才智平庸之人,也没有我太爷爷那么轴,他们是皇上治下的子民。当年先皇都能放过李家后人,皇上仁厚圣明,求您不要延及李家其他人。”
听了李静的话,皇帝呵呵笑道:“朕什么时候说过要赐死你了?你也说了朕仁厚圣明,圣明二字,朕不敢当。仁厚二字,朕非自满,却觉得当之无愧。况且,在你眼中,朕就是那么昏庸糊涂的帝王吗?”
李静抱着破罐子破摔的心情说出了刚才的话,却得到了皇帝这样的回应。她愈发觉得混乱了,而且,混乱中,还掺杂了些忐忑。
“草民年幼无知,枉揣圣意,望皇上责罚。”摸不清楚,李静干脆起身跪在地上,不再回应皇帝的问题。
“起来吧,你没看到书房中就你我二人吗?朕把贴身随侍的孙汀都打发出去了。其实,就是想见见你,跟你说几句话而已。你对朕失言失礼,也不会有人知晓;你即使跪在地上,如若朕非要治你个失礼之罪,也没有人为你正名。”皇帝说着,对李静摆摆手。在他温和的笑脸上,李静好像看到了那种耍弄别人的快意。这样恶质的情绪,真的是一个帝王该有的吗?
李静听皇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