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部分(第1/4 页)
笔录只询问了一半,现场找不到监控视频,整个过程没有证人,对于陈德福的口供无法甄别真假,由于缺少陈宪坤的笔录,所以无法判断二人谁是受害者?谁是嫌疑人?
法医鉴定之后,认定双方都是重伤,伤情属于同一级别。虽然伤情够级别了,但是在真相查明之前,警方不敢盲目对陈德福采取措施。
如果陈宪坤死亡,那还好办些,警方可以用过失致人死亡的罪名,把陈德福羁押起来,牵扯到命案,即使嫌疑人的年龄超过了界限,看守所也会接收羁押的,可问题是陈宪坤还没死,这样一来,陈德福就不构成羁押条件。
看到自己父亲被打成了植物人,警方却不抓捕陈德福,陈宪坤的儿女不干了,一天一遍投诉电话,三天一封投诉信,天天住在派出所,目的只有一个,要求警方抓捕陈德福,并要求陈德福支付陈宪坤的治疗费用。
就在陈宪坤家人对办案民警施压时,陈德福的儿女们也来派出所施压了,他们给陈德福裹着棉被,用三轮车把陈德福运到派出所,也要求警方处理打人的凶手。
他们认为陈德福已经叙述完当时的经过了,事情的过程已经明朗了,既然是陈宪坤打人在先,那他就应该赔偿陈德福住院治疗费和后续营养费,同时,警方也应该以寻衅滋事罪处理陈宪坤。
两拨人在派出所见面后,差点打起来,办案民警劝了半天才给劝开,看到双方都提到了赔偿费用,民警建议双方走民事诉讼程序,通过法院判决来解决争端。
对于民警的这一建议,双方家属没有一个肯接受,原因很简单,等待法院判决太慢,而且程序太繁琐,他们懒得等,所以,双方家属就找警察,让警察给处理。
同时,双方还威胁说,要是派出所处理不了案件,他们就去区分局。如果区分局也处理不了,他们就去市局。假如市局还处理不了,那他们就去省里,他们会一级一级的找,直到找到能处理的部门为止。
被纠缠了两个多月,当地派出所实在是没招了,无奈之下,所长一甩手,以双方伤者的伤情是重伤,属于刑事案件范畴为由,把案件推给了刑警大队,然后通知双方家属去刑警队纠缠。
刑警队接手查了一段时间,但同样理不清头绪,越查越糊涂,见一时半会儿查不明白,便将该案暂时搁置了,就这样,这起案件间接的落到了凌旭手里……
第四百三十七章调查现场
看完卷宗,凌旭仔细研究了一番,反复阅读了几遍陈德福的笔录,把现场照片,执法记录仪拷贝的现场执法视频,法医鉴定,双方打架时使用的农具,以及双方家属的辩论口供看完之后,凌旭陷入了沉思中。
过了一会儿,他把卷宗锁进办公桌的抽屉里,然后走出了办公室,见耿修泰正从办公区里审核案件信息,他走上前去:“教导员,咱们队里有几辆警车?”
见凌旭出来了,耿修泰有些意外,听到凌旭的问题,他回答说:“咱们队里一共有13辆车,一辆悬挂O牌的黑色的帕萨特轿车,那是你的专车,钥匙我放在你办公桌下面的抽屉里了。
除此之外,咱们还有一辆越野警车,一辆依维柯警车,五辆警用轿车,三辆白色的奇瑞轿车,两辆红色面包车,警车都停在了后院,只有出任务时才用,平时大家都开便车。”
“教导员,麻烦你给我派个人,我想去礼塑镇陈庄村一趟。”凌旭和声道。
听到凌旭要去陈庄村,耿修泰点了点头,环视了一圈,然后指着一个长相机灵的年轻人吩咐道:“小孙,凌大队刚来,许多基层派出所的同事还不认识他,这段时间,你暂时给凌大队充当一阵司机,等凌大队把工作熟悉后,你再回原岗位工作。”
说完之后,耿修泰对凌旭解释:“小孙名叫孙士栋,两年前考进刑警队的,他今年22岁,对辖区十分熟悉,小孙目前在物证鉴定中心工作,这家伙挺聪明,是个好苗子,这段时间,让他先跟着你吧。”
“好,谢谢教导员了。”凌旭微笑着道了声谢,然后转身朝楼下走去。
听完耿修泰的命令,孙士栋走进凌旭办公室,从抽屉里找到钥匙后,他跑下了楼……
凌旭走出办公楼后,从大院里站着,这时,周围的警察纷纷侧目观看凌旭,一边看一边小声嘀咕:
“看到了吗?这就是新来的刑警大队长。”
“是真的假的?这人也太年轻了吧?”
“当然是真的了,他叫凌旭,今年才26岁。”
“26岁?他怎么当上的大队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