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1/4 页)
目 录
序/葛剑雄/1
经济篇
陈志武中国文化走向哪里?
——文化变迁的金融学解释/
汤敏中小企业融资难缓解之道/
左小蕾次贷危机与变化中的中国经济形势/
丁力金融海啸与珠三角产业转型之路/
社会篇
杨鹏从雪灾看民间公共组织与社会治理/
梁文道从“*门”看公众人物的定义与责任/
秦晖城市化与贫民权利
——近代各国都市下层社区变迁史/
徐友渔家乐福事件与当代中国的民族主义/
郭道晖社会权力与当代中国社会/
杨锦麟大时代的中国软实力
——兼谈香港、台湾元素的不可或缺/
许纪霖平民时代的贵族精神/
钱钢汶川地震与地震预警初探/
法治篇
王则楚发展*,推动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
何兵百年中国司法路/
葛洪义解决民生的根本在加强法治/
张千帆走向执政模式的法治化/
孟浩政协委员及其职责履行/
国际篇
陈思告诉你一个真实的印度/
庄礼伟国家碎片化现象的根源与治理/
吴祚来和平非战——以竞技代替战争/
教育篇
聂圣哲我们欠缺的平民教育
——美国教育的特征与经验/
张鸣高校扩张的隐忧与出路/
董健重振启蒙精神,招回大学之魂
——亲历三十年高等教育改革/
改革开放三十年系列演讲篇
茅于轼国富国穷:制度和中国的经济改革/
任剑涛消费社会的精神颓废与改革困境/
丁学良国际比较视野下的中国经济再崛起/
李楯生存和发展压力与中国的道路/
马立诚改革开放以来的四次大争论/
温铁军在人类面临共同的威胁下思考中国问题/
保育钧民营经济改变中国/
*英中国改革的逻辑与策略/
马光远站在改革全局看待中国股市/
周瑞金以思想新解放推动改革新突破/
张军中国经济改革:不为公众所知的故事/
李昌平土地新政下的制度建设/
廖新波展望新医改:政府投入是关键/
吕日周我在改革三十年的三点体会/
孙立平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利益均衡机制/
葛剑雄改革开放与中国人观念的现代化/
何雪峰公众论坛:公民的“思想周会”(跋)/
中国文化走向哪里?——文化变迁的金融学解释(1)
主讲:陈志武
时间:2008年7月19日
人物简介:出生于湖南茶陵,1983年获中南工业大学理学学士学位,1986年获国防科技大学硕士学位。1986年去美国留学,放弃了攻读7年的计算机专业,转而学习经济,并于1990年获耶鲁大学金融学博士学位。现任美国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学终身教授,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专业领域为股票、债券、期货和期权市场以及宏观经济。
研究文化不能只从经典出发
最近这些年,对于中国文化的讨论很多,2005年中国人民大学成立国学院,引发了非常大的争论。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出现这类争论并不奇怪。历史上似乎每当中国经济发展、市场繁荣,都会引发中国文化走向的讨论,如唐宋时期、明清时期。现在中国经济经过过去30年改革开放大发展,又让我们开始回头考察中国文化的价值体系,以及未来的走向。
今天中国社会方方面面的变化,确实是史无前例的。我看文化和社会变迁的角度,可能和传统文人不一样。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前不久我和夫人在公园散步,公园路上有很多干树枝,我想起在上世纪70年代,我在家乡湖南茶陵农村,每天都要上山砍柴。如果那时我家附近山上也有这么多树枝,那我砍柴的任务就会容易得多。现在我们那个村不再砍柴了,而是烧煤了,我就在想,什么时候什么原因促使这样的转型发生呢?
我发现,要了解湖南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