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部分(第2/4 页)
现代时,各种传统民俗被人遗忘,却还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说法。不过,江夏两辈子都是北方人,了解的也多是北方的习俗,对南方水乡的这些风情民俗不了解,却很感兴趣。
于是,她问了芮娘和别院的婆子丫头,得了好几个答案:喝东阳酒,因是入冬时酿的酒,故而也称‘冬酿’。吃赤豆糯米饭,能够趋避疫鬼,防灾祛病。吃汤圆,意味着团团圆圆,故而又称‘冬至团’。而且,入夜后要合家团聚吃团圆饭,据称吃了冬至的夜饭,能够涨一岁,俗称‘添岁’……
既然赶上了,江夏也就兴致勃勃地张罗起来。
早上吃了冬至团不必说,晌午就包饺子、裹馄饨。包饺子是现代的风俗,裹馄饨则是这个时候的京城风俗。
说起包饺子,可供发挥的余地就大了。馅料不必说,荤的素的海鲜的不一而足,倒腾吃食,江夏最不嫌麻烦的,立刻吩咐下去,很快枝儿过来了,将一大早苏州四喜客栈送来的各色食材报了一遍,江夏听得不但有鲜虾还有黄鱼,立刻笑了:“鲜虾挤虾仁做个三鲜馅儿,再做个黄鱼馅儿的,这个季节的冬笋最鲜嫩的,不仿多放一些。”
枝儿答应着下去,不到一个时辰,就拿了五六种馅料和一大盆和好的面团来。
江夏招呼芮娘和几个小的一起动手,开始包饺子、裹馄饨。
厨下有做面食的厨娘,挥着一根长长地擀面杖,舞得生风,很快就赶了一大张馄饨皮儿,拿刀切好了,江夏和孩子们也换了简单的衣裳,带了围裙过来,正好动手开工。
江夏拿了馄饨皮,给孩子们做个示范。在京城家里时,江夏时不时地带着孩子们一起动手做吃的做点心,曦儿和启娘都做过的,虽不能说技术高超,却也有模有样的。长生连生却没怎么做过,刚开始还兴致勃勃的,包了两个包不好,很快就厌了,只拿着面团捏吧着玩儿,一会儿又拿了面粉互相往脸上摸……江夏干脆让迅哥儿带着他们到旁边玩去。
因由人专门擀皮儿打下手,江夏带着芮娘和曦儿启娘两个小丫头包的顺手,大半个时辰,就包好了许多饺子和馄饨。
看着差不多了,江夏就招呼姑娘们停了手,让丫头婆子将面和馅儿,连通包好的水饺馄饨都拿下去。她们娘四个去洗了手,换了干净衣裳转回来,馄饨、饺子也下好了送了过来,一盘一盘各种馅儿,白胖胖滑溜溜,热气腾腾,香气四溢,几个小子倒是跑得快,已经坐到桌子跟前了。
江夏招呼孩子们吃,一边问:“可给贺夫人送过去了?”
水香回道:“贺夫人常年吃斋的,故而只挑着素馅儿的送过去的。”
江夏点点头,回头看芮娘:“你娘一直吃斋的?”
芮娘并不觉得怎样,点点头道:“自芮娘记事,娘就是吃斋的。”
江夏听了,心中滋味莫名——芮娘小时候,贺佩娘也不过二十岁的年纪,正青春,却吃了长斋……实在是虚度了一片大好光阴。
只是,人生的路怎么走,最后做决定的还是自己,贺佩娘选择如此了却余生,她也只是叹息,却无心干涉!
一问一答之后,大人孩子一起安安静静地吃饺子吃馄饨。
到了晚间,吃冬至饭,江夏干脆连贺佩娘一起请了来,特特地给她做了素菜,又让奶娘连犊儿小小子也抱出来,大家一起有说有笑地吃冬至夜宴‘添岁’。
冬至开始数九,也标志着到了一年里最冷的日子。
这个时候没有温室效应,没有暖冬,本就比现代冷,哪怕是江南,冬季也是经常下雪的。
冬至夜里,就下起了雪,鹅毛大雪纷纷扬扬下了大半夜,第二日一早起来,晨光乍现,映着白雪生辉。
迅哥儿一起来,就去招呼了长生连生,一起在院子里堆起了雪人。又堆了雪堆准备做雪雕——往年在京里雪还要大,他们每回都玩的。
江夏一早起来,看到窗户上映进来的雪光,就连忙吩咐丫头们去看几个小子。片刻,就回了消息:“少爷们在堆雪人,都穿了小牛皮靴子,穿得也厚,夫人放心吧!”
江夏这才安下心来自己洗漱收拾,又去看犊儿小小子。正给犊儿收拾东西呢,曦儿和启娘就跑了进来,曦儿小丫头都是一脸兴奋地给江夏道:“娘,梅花开了,芮娘姐姐在收梅花上的雪,娘要不要去看?”
☆、1167。第1167章 踏雪寻梅
腊月雪是入药的,能清热、明目、祛痱止痒……
江夏看着曦儿和启娘两个小丫头满眼期待的,想着左右也无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