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4/4 页)
。那个时候,人们已经掌握了从血液中检测一些极微量成分的技术。他们从服用假镇痛剂也得到镇痛效果的患者的血液中,发现了药理作用与吗啡特别相像的几种物质。
而且那些物质的麻醉效果,比吗啡还要显著。例如贝塔内啡肽的麻醉效果就是吗啡的100倍,是糖基化脑啡肽和酒啡肽麻醉效果的200倍。因为志愿者们相信那些药可以镇痛,所以他们的体内产生了能够镇痛的物质。
在同一时期,麻省理工学院和华盛顿大学也都做过同样的实验,得出来的结果也惊人地一致。
这些虽然是关于止痛的实验,但它们的意义不仅限于此,它们说明了人们具有一种潜能:相信“我可以这样”,体内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反应。这跟我们脑内激素的分泌是息息相关的。
能够让脑内激素分泌出特殊物质从而影响身体机能的,就是我们的精神作用。也就是说,我们的身体状态常常受我们的心情左右。
就算是得了同一种病,在同等条件下接受相同的治疗,治疗效果也会因人而异。
为什么会存在这种差异呢?
这与病人的心情是有很大关系的,最重要的就是“病人本人是否相信能治好”。当然,自身体质等其他因素也对病情有影响,但我想要说的是,人本来就具有自我治愈的能力,而能不能把这种能力充分发挥出来,将决定你是否能恢复健康。
名医的“没问题,绝对会治好的”这些话,会让患者觉得“医生都这么说了,肯定没问题”,从而产生了身体能够痊愈的信心。在疾病没治愈之前,这句话就是一种谎言,因为有关未来的事情没人可以说“绝对”会怎么样,而只能说“预期”会怎么样。
但是,这种话真的会给人带来力量,是有价值的谎言。
■ 抓住鼓励与行动的要点会增强谎言的效果
如果医生在告诉患者“能治好”的同时,提出一些建议,告诉患者去做些什么的话,效果会更加显著。
看看这样一个例子。
一个男性患者,患了很严重的慢性病,他住院住了很多年,但病情没有一点起色。
他的主治医生只是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