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部分(第2/4 页)
为什么在咱们最虚弱的时候议和?”
李承约摇头道:“不知道,咱们多加防备就是。总之不管什么原因,能够避免南北同时开战,这都是最好的结果。”
李诚中叹了口气不再说什么了,他总觉得其中有什么隐情,可又想不出猜不透。现在连高行珪和李承约都对议和表示赞同,他知道这件事情不是自己一家能够挽回的。就其内心而言,李诚中自己都希望能够有一段缓冲的时间来稳固自家地盘,只是苦了奚人。
一切等到了军议之时再说罢。(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手机网(。)订阅,打赏,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
第四十二章 蓟州(四)
(12点)
山后行营的行辕就设立在蓟州刺史府内,行营军议自然也就在刺史府大堂之上。大堂还是昨夜那个大堂,只不过今天却不是昨夜畅饮欢叙的场面,十多员军将齐聚一堂,门外站着横刀持枪的护军,显得庄严而肃然。
正堂屏风前摆着三张条案,正中端坐行营总管赵敬,两侧分别是行营副总管高行珪和行营都虞候李诚中。堂下是各处关隘的镇将军使,俱都凝视着端坐案后的三位行营大将,认真聆听训示。
李诚中心情十分之好,好得不能再好了。自己面前有条案,堂下军将则只有一个绣墩,自己条案上有茶水,堂下军将们什么都没有,只能将双手置于膝上。这就是差别,李诚中暗自得意。
赵敬不急不慢的给众将训话,老赵家最重读书,赵敬底蕴深厚,书卷气很浓,说起话来弯来绕去,不时旁征博引,说得诸将头晕不已。诸将偏偏还要凑趣,聚精会神的听着,在适当的时候较好喝彩。大多数人都仔细盯着雄武军使赵怀明和静塞军使赵让,这两位都是赵家嫡系子弟,饱读诗书,也就他们能够听得懂,知道什么时候该喝彩、什么时候该叫好。等他们较好喝彩的时候,大伙儿跟着就行。
赵敬回顾了一年来契丹人对边关各处的骚扰和劫掠,对各处关隘军将的战绩进行了口头嘉奖,鼓励众人再接再厉,为大帅南征扫除后顾之忧。接着,他话锋转到河北行营,严厉指出了宣武军的进犯的不良居心,对与宣武军联合北犯的魏博军加以抨击,直斥其“狼子野心”,同时预测了大帅刘仁恭得胜而归的必然结果。
一番铺垫之后,赵敬以沉重的语气分析了当前卢龙军的局势,对南北两个战场同时开战的弊端和不利一一进行了详述和说明,最后得出结论:南北同时开战极为不利,如果不对此加以改变,卢龙军甚至可能出现败亡的危险局面。因此,赵敬提出与契丹人议和,他认为,山后行营与契丹人达成议和是符合当前形势的,是卢龙军能够在当前严酷条件下延续下去的最终走向,是卢龙军积蓄后力以待将来的必然结果。
顿了顿,赵敬讲到他忍辱负重,背着骂名亲自与契丹来使反复争锋的精彩过程,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终于达成了议和的初步协议,在他看来,这些议和条款是适度的,是可行的,在这里,他将议和条款抛出,征询诸将的意见。
与契丹人达成的初步协议中,最重要的款项是三条:一为息兵、二为开市、三为徙奚。
息兵就是指双方不再刀兵相向,契丹人由关墙后退二十里,今后不进关墙之内,卢龙军不得踏出关墙挑衅。
开市就是双方开设互市,互市设于蓟州雄武军,交换各自需要的物资。卢龙军方面主要提供粮食、瓷器、布帛、食盐等,契丹人提供牛羊、皮毛、山货等物。赵敬强调,他为此专门与契丹来使做过激烈辩驳和交锋,以大义微言最终驳斥得契丹来使哑口无言,没有让对方铁器输出这一项得逞。诸将同声喝彩,赵敬颌首谦逊。
徙奚就是让奚人退出饶乐水,从大牙口彻底退至大王镇,大王镇属于赵家控制的势力范围,赵敬拟在大王镇的洵河流域划出五十里草场,供西契丹人和奚人生存。赵敬指出,之所以加入这一条款,是为了避免两族之间再起纠纷,扰乱既定的议和策略。…;
作为山后行营邀请来参加军议的呼里和撒兰纳此时就坐在大堂之内,当赵敬谈到这一条款的时候,李诚中看向了撒兰纳,却见撒兰纳脸上满是失望和落寞,再看一旁的呼里,眼睛直瞪赵敬,眼神中全是怒火。
赵敬微微一笑,专门向呼里和撒兰纳解释道:“尔等两族内迁,也是某的一片好意,王子和公主千万莫要误解。以尔等两族数万丁口,想要在关外独立支撑下去,恐有灭族之祸。赵某特意挑选了一块水草丰美之地供尔等休憩,便算是个补偿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