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第1/4 页)
次是投资1300万元,把“介休一号”改造为JKH…89型焦炉。这样产品质量和“三废”治理取得了实效。
李安民的原始积累和很多民营企业最大不同的是,安泰10年的创业,主导产业单一化,围绕炼焦主业的规模扩大和档次提高不断进行技术改造,为企业的扩张进行原始积累,原始积累是从不断改造传统产业,并通过实现跨越式发展得以实现的。
与此同时,在多年的实践中,安泰集团抓住三废综合利用这个关节点建立新产业,由此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环保产业链。一是针对废渣的利用建立了焦化———冶炼———建材,即焦化厂生产的优质冶金焦外销,用其副产品煤泥和中煤生产的三级冶金焦来炼铁,用炼铁废渣生产水泥。二是针对废气的利用建立了炼焦炼铁———发电———生产产业链,即将机焦和冶炼的煤气用于发电,电再用于企业生产,剩余部分外输。三是实现废水的闭路循环,即将循环水排入鱼池,利用罗非鱼进行生物软化,然后再推入生产。
安泰集团通过这三条产业链,实现了废渣、废气、废水的资源化、效益化,达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并通过了ISO9002质量体系和ISO14001环保管理体系认证,产品行销15个国家和地区,近年来每年出口焦炭都在100万吨以上。
从这一系列颇具眼光的举措可以看出,李安民之所以成功,就是能俯瞰全局,领先潮流。能把一个企业领导好,并发展壮大,就必须对企业的全局情况有清醒的认识,使企业进行的各项改革能够领先时代潮流,那么就要充分了解时代的特点是什么?发展趋势是什么?会给企业带来哪些直接间接的影响?这样才能保证企业始终处于不败之地。
李安民 善谋者胜(3)
在安泰发展的关键点上,李安民俯瞰全局,领先的潮流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上市——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
从中国民营企业的整体发展来看,经过大起大落的民营企业不在少数,而如果把安泰集团和高速增长的民营企业来比的话,像安泰集团这样平稳、脚踏实地的稳步发展还不多见,用集团董事长李安民的话说就是不怕慢,就怕站。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李安民不仅仅是在企业的产业上有长远的战略,而对企业的未来,他更是站得高、看得远。
应该说,安泰集团从1997年就开始筹划公司上市,当时计划发行B股,但由于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而最终搁浅。2001年初,随着A股发行体制的改革,安泰集团进入了发行A股申请程序。
在顺利通过一年的辅导期后,安泰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申请文件,于2002年3月初上报中国证监会,并于2002年8月顺利通过中国证监会发行审核委员会的审核。
2003年1月20日,安泰集团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公开发行7000万股社会公众股。
2003年2月12日,“安泰集团”股票(A股)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交易,这样,安泰集团成为山西省第一家完全由自然人发起设立的上市公司,同时也是山西省第一家股票上市的民营企业。
李安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安泰20年的发展是靠一点一滴的积累滚动发展的,安泰上市,一方面是解决了融资,但同时更主要的是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国民营企业健康发展问题,使之成为公众公司,把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起来,这样使得民营企业后续发展得到了后劲,上市对企业的经营体制、管理体制都是一个巨大的推动。
而在旁人眼中,能成为山西第一家上市民营企业,最根本的源头是李安民忧国忧民的奋进情怀和敢为天下先的气魄。
现代社会每一次技术上的革新,都会带来一个大的跨越性的变化。如果在这样的技术革新的基础上,正好碰到了商业模式的革新,那么带来的革命将是更加巨大的。李安民正是抓住了这样的契机,所以他的经营思想如鱼得水,无往不利。
百年大业初奠基
安泰经历了三个飞速发展的阶段:第一个阶段从1983年到1992年,围绕炼焦主业的规模扩大和档次提升,不断进行技术改造;第二阶段从1993年至2002年,安泰链形产业结构具备了发达国家生态工业的雏形;第三个阶段从2003年新建和改建205万吨特钢、260万吨机焦两大工程项目开始,安泰工业园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并重,一个资源节约型、环境优好型的企业集群已形成。
不事张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