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部分(第3/4 页)
小的只能上厕所,没法洗衣服,没法洗澡,甚至连上厕所都要小心一点。因为那里的卫生间不分男女,又要用力才能拉开。你得随时提防有人来用力拉门,有的男的进来问也不问二话不说就来拉门,力气大的会让人以为门就要被拉开了,只好在里面尖叫:
“有人!”
尖叫了两个早上(晚上更不敢去上卫生间),我终于在朋友的帮助下在鼓楼租了一个团结户中的单间。相比而言,条件已经十分不错了,虽然里面也是除了床连个插头都没有,但有独立的卫生间,有一个大大的热水器,公用厨房也可以做饭,只是我从来没有在那里做过。从鼓楼到安定门打车也就十分钟,坐公车需要半小时,所以我基本上都是打车,也算是在清苦的生活中善待自己吧。
在北京的三个月,我的生活十分单调枯燥,像个苦行僧一样修炼着自己。住的地方是个四合院,要经过一个很深很长的小巷子。晚上天一黑,没有路灯没有行人,每次走我都要心惊肉跳一番。从小最怕走黑路,那条巷子无论走多少次,还是害怕,但还得走,无奈中也坦然。有一天早上在住的地方实在睡不着,凌晨四点就起来了,也不知道该做什么,心血来潮准备去天安门看升旗。等真正走出门才发现,四周静悄悄,寂静的让人毛骨悚然。但既然已经出来了,就不得不硬着头皮向前走,提着心走完那条长巷,心里出了一身汗,手里居然也揣了一把汗。走到灯火通明的街上,心里还是咚咚跳。
虽然从小跟许多人一样十分向往首都,但在这之前因为工作也来过几次,对它的感觉也不如小时候那么神往。相反,北京的干冷,北京的风沙,北京的拥堵,北京的大让我很不适应,因为总想着要回青岛去,也刻意不在北京结交什么朋友,连工作上的朋友也仅限于上班时间。只有一个玩得比较多的,是总部的一个同事,她是老总儿子的助理,一个很真诚可爱的女孩子。我们曾经漫步过后海,也曾经逛过商场,傻傻地拍小女孩才喜欢的大头贴;最值得怀念的还是我俩居然臭味相投地结伴去KTV,包了一个房间两人轮流高唱了一下午。也曾经去过闻名已久的簋街,一家一家地去品尝那些天南海北的美味。偶尔我也会在夕阳未尽的傍晚独坐后海的小酒吧,捧一本书,端一杯咖啡,慢慢地听着音乐慢慢地看着书,慢慢地看着夕阳和窗外慢慢行走的人群,直到华灯初上,酒吧将要高朋满座时才离开。
当然多数的日子还是我一个人,那时候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买书看书。公司楼下就有一家贝塔斯曼专卖店,我经常会在下班后去书店挑几本书,然后回家躺在床上看。看得最多的是金河仁的书,喜欢那种清新的感觉和淡淡的哀愁。也看过朱军的《时刻准备着》,姚明和陈鲁豫的自传,以前并不喜欢所谓的明星自传,但这次买了以后反复翻阅,竟然成了我在北京唯一的精神支持。看看朱军他们的成长经历,写的每一个细节我都反复品味,那个不灭的道理又一次被验证着: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在北京也有搞笑的事情,邻居家有两只小狗,不名贵,但很特别,就是甭管见了谁,两个小家伙绝对是一阵狂吠,叫得哪一个厉害就像是要随时扑过来咬人似的。一开始不明白,偏偏我有些怕狗,所以不管它们的主人怎么解释它们只叫不咬,心里还是害怕极了。时间长了也就习惯了,觉得两个小家伙又烦人又可爱,只要有人路过它们的视线就会孜孜不倦地冲每一个过来过往的人吠上一阵。终于在某天早上,当我上班又路过,两个小家伙又冲我狂吠时,我惊奇地发现有一个小家伙也许真的是叫得太久——嗓子已经哑了!……到公司跟同事一讲,大家笑得趴在桌子上起不来了。
虽然不太喜欢北京,但有一样东西很让我感到暖心,就是北京电台有个交通台,每天早上七点开始有个直播节目《一路畅通》。节目内容虽然以路况或者天气甚至广告为主,但里面还有很大一个组成部分是两个主持人会很随意地和听众聊天,每天一个主题,听众可以以短信方式参与,他们抽取一部分内容念出来。很生活很感性的一个节目。每天打车去上班的时候我就会在出租车里听到这个节目,但我从来只听不参与。平安夜那天早上的节目主题是新年的愿望,也不知道为什么我就发了一个短信给电台:
“我的新年愿望是领导能早点把我调回青岛,因为我一个人在北京太冷太孤独了……”
发完以后让我意外的是我的短信很快就被念出来了,主持人在节目中祝福节目外的我,后来又有很多听众参与到这个节目中,后面的节目几乎成了我的专栏。我太感动了,也感到太温暖了,那一刹那间,泪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