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部分(第3/4 页)
都是你干的好事,看你怎么收场吧!”马腾蛟气急败坏冲我大嚷,还将责任全部推到我的头上。
“这是个意外,李公子也不是故意的,”秦红瑶理智地说,“请李公子下令,让刘头领和马头领立即停手,不准再打了!”
“不行,”洪春雷当即反对,“我们知道官军跟我们是一家,可官军却以为他们杀的是摇黄,这个时候让刘惟明马超停手,无疑是让他们送死!”
我将目光落到秦红瑶带来的几个官军身上:“你们是跟谁来的,带队的长官是哪一位?”
“顺庆参将,韩锦侯韩大人。”
“请你带话给韩大人,就说我乃巡抚特使派往翠云山中公干的李严,这些人都是友军,请韩大人立即下命停战。”
“这……,空口无凭,请大人出示令箭。”
这倒把我难住了。当初前往翠云山,全凭赵谦一句话,张令本来不同意,因为没动他一兵一卒,他也不便干涉,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有出具任何令符,现在叫我拿令箭,我哪有令箭拿给他?
秦红瑶夺过一名白杆兵手中的武器,嚓地插在官军面前,说道:“我乃石柱秦都督帐前七品侍卫,你将这支白杆交给韩大人,他愿罢斗,大家罢斗,他要继续打下去,我们就陪他打到底!”
官军一凛,拔起白杆,带了同伴们快步离去。不一会,杀声渐渐平息,原本纠缠在一起的两股人马各自分开,刘惟明和马超收兵返回,我还没来得及询问他们伤亡情况,一队官军手持火把过来,说是奉韩大人之命,请我们移驾过去相见。
从我们驻足的山坡走下谷底,再到顺庆参将韩锦侯的临时指挥部,沿途死伤枕藉。韩锦侯是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也许是无端打了半天冤枉仗,心情不爽,他的脸色阴沉得可怕,见此情景,我连忙奉承他会带兵,手下士兵心理素质超强,突然袭击也打不垮,这才是强将手下无弱兵。
听我口若悬河唱赞歌,韩锦侯的脸色总算阴转晴。他将一支白杆交还给同来的秦红瑶,苦笑说川中诸军以石柱白杆兵为首,他的部队虽然不错,而且也经历过辽东战火的洗礼,但比起秦帅手下的白杆兵,还是远远不如。听他这样说,秦红瑶恍然大悟,赶紧抱拳行礼,说原来是前辈老大人。
原来,天启年间秦良玉率军镇守山海关,后来部队换防,接替她的便是韩锦侯率领的川军。当时韩锦侯还是一名副总兵,千里赴辽,万众瞩目,本来前途一片光明,不料朝廷太腐败了,辽东是国防的重中之重,辽东前线的军人却长期拿不到军饷,崇祯初年,终于酿成了四川兵和湖广兵的兵变。适逢袁崇焕就任辽东督师,以铁腕手段解决兵变,川军被遣散回乡,韩锦侯也被革职查办,幸好一年后袁崇焕以叛国罪被诛,韩锦侯又被重新起用,从守备干起,慢慢升到参将这个位置。
有了白杆兵和韩锦侯的渊源,我和韩锦侯的距离也近了许多。韩锦侯对我也有印象,他问我为何在此,我将来龙去脉简述一遍,并着重提到武大定三番两次骚扰我们,因此才发生了这场误会。韩锦侯嘿然无语,显得心事重重,他身边一名偏将解释道,他们这支部队以前在川北也与武大定交过手,武大定神出鬼没、声东击西,让他们伤透脑筋。听他这么说,我忽然心里一动,这场误会分明就是武大定精心安排,他花费数天时间布下这个局,不会没有目的!
正在胡思乱想,远处“轰”的一声巨响,地动山摇,暗红色的火光映红了半边天。众官军惊讶回望,韩锦侯失声道:“糟糕,石门垭出事了!”
第33章 衣锦荣归
武大定太狡猾了,从听说官军在多功城一线设下重兵开始,他便处心积虑布置了一个圈套。他先以部分兵力骚扰我们,拖住我们的脚步,自己却快速赶往翠云山口,摸清官军布置后,突然率兵佯攻多功城,然后散布假消息,说什么什么时间,摇黄主力将至,届时将对多功城发动总攻。张令也是个傻×,听说摇黄主力要来,便琢磨要打一场歼灭仗,他调兵遣将,放弃了几个他认为不重要的关口,其中便有通往重庆下游渡口的石门垭,武大定一直在暗中留意官军的动向,这种机会怎会放过?趁着我们与官军打得热闹,他突然率军奇袭石门垭,将官军的封锁线撕开一条口子,直扑重庆下游。我们回到多功城的第二天,赵谦接到消息,武大定从重庆下游的广阳滩渡江,消失在长江以南的崇山峻岭之中。
从崇祯初年以来,摇黄一直在川东北活动,从来没有越过长江进入川南,武大定这回算是破天荒,这一招也彻底打乱张令的部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