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2/4 页)
行业的新标准,中国科技力量将对世界造成冲击。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重新发现中国(3)
好了,我已经叙述了这么多中国在今天的世界激起的各种现象,甚至狂热。翻开主流的西方报纸,如果你想省事,就看一看在中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参考消息》,关于中国经济的报道是多么炽手可热。英国的《经济学人》在1993年的判断看起来正确无疑,中国正在成为19世纪欧洲工业革命以来,世界最好的经济新闻产生地。我随手挑选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位杰弗里·加滕,他是现任耶鲁管理学院院长,克林顿政府的助理商业部长,也是一位热衷于把握潮流的畅销书作家。当新兴市场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大行其道时,他写作了《十大新兴市场》;当明星CEO主宰社会风尚时,他出版了《首席执行官的理念》;当9·11改变了世界的气氛,他又在几个月内完成了《财富与政治》。他在2003年最热衷于谈论的话题也是中国,作为《商业周刊》的专栏作家,他在这份影响巨大的杂志上不断写道,中国正在怎样改变世界经济的面貌,他甚至在中国的经济成功上看到一些更为耸人听闻的东西。在2003年 11月的一篇专栏中他劝告布什政府,中东*革命的楷模,不是美国,也不是东欧前共产主义阵营,而是中国。他认为,中国模式从经济改革入手,逐渐将改革渗透到教育、卫生、法律等社会体系,然后缓慢地政治改革也展开,在逐步松动的社会环境中,自由讨论的气氛也日渐发展。这种模式比对*选举的迷信,更可能推动一个封闭社会的变革。“中国的模式可能有它自己的问题,”加滕在这篇《中国的经验》文章最后写道,“但这可能是*人最好的机会。”
富有感染力的言辞既容易打动人,更容易诱惑人。在1922年出版的《公共舆论》一书中,沃尔特·李普曼发现,人们总是倾向于接受大多数人已经接受的信息与观念,人们总是特定经验的俘虏。信息传播领域也存在着马太效应,一个信息越被接受,越被广泛传播,越造成普遍的接受度。从2001年的7月至2005年的今天,我被眼前耳边充斥的各种关于中国的报道,弄得不知所措。1981年,路易斯·布努埃尔——令人难忘的西班牙导演不容置疑地写道,现代世界的最大祸源分别是人口过剩、科学、技术与新闻媒体,而最后一个很有可能是祸害之首,它使得前三个祸源显得更加恐怖。这种说法充满着艺术家式的偏见,但的确自从大众媒体在20世纪60年代全面兴起以来,世界就越来越如麦克卢汉所说的那样,媒体成为我们呼吸、感受的主要方式,媒体创造一个供我们感受的制造出的现实。
中国世纪正在到来?
让我们从那些激动人心的表达与场景描述中回过神来。事实上,在过去几年中,人们最感兴趣的命题是,中国的崛起,及这种崛起将怎样改变世界。但没人能够给予崛起以清晰定义,崛起的前提条件是,中国要成为一个强国所需要达到的指标。
中国崛起,于是被立刻简化成经济上的成就。莱德福特·德龙,柏克莱大学年轻有为的经济学家,在20世纪结束时雄心勃勃地给这个世纪作出这样的评判:“20世纪的历史毫无疑问是经济的历史。重大事件与变革都发生在经济领域,经济变化是隐藏在生活其他领域的变革后面的推动力……经济变化的脚步是如此巨大,乃至摇动了历史其他部分的基础。或许这是人类历史的第一次,日常的消费与需求——制造、消费和分配方式的改变——成为整个世纪的历史驱动性力量。“正如在回顾20年的改革史与憧憬中国的未来时,我们选择了经济数字作为惟一的参考资料,只要经济保持增长,就可能遮蔽一切危险。“
重新发现中国(4)
有了这个联结点,你就可以相对容易地理解中国在今日世界所激起的反应。人们先是将世界的历史简化成经济的历史,因此大国的兴衰,就变成了经济与物质力量的较量,宏观的经济,又常常与具体的商业行为混淆,于是外国直接投资(FDI)、商业领袖对中国市场的期待,又似乎成为了决定性的因素。而新闻媒体又在充当了或许最为重要的角色,尽管憧憬并不等于现实,但媒体了解戏剧性对于读者的重要性,它是如此偏爱伟大的故事,又是如此地喜新厌旧,它总是寻求新的兴奋点。
不要轻易地被任何情绪所欺骗。如果你耐心一点,你会发现仅仅在过去20年间,世界已经经历过三次“中国热”,它们都是经济层面的,都是以预期的市场规模为基础。在主要是由商人的憧憬下,新闻媒体将之概括成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