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部分(第2/4 页)
经常发生。老百姓逼急了只好反抗,可是朝廷有军队养着。这些对付敌人不行的士兵们,对付起老百姓来可以说是手到擒来,大量老百姓被屠杀。虽然民乱暂时被压制了下来,但是老百姓心中的怒火和怨恨不会消失,这种事情迟早会再一次爆发。不缓解官民之间的矛盾关系,是不可能彻底解决问题的。
河工,看上去是一个工程问题,其实已经升级为整个朝廷最严重的一个实际问题。这些年来大明之所以不是旱灾就是水灾,蝗灾和瘟疫经常发生,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没有治理好河水的问题。黄河和长江是两条大河,也是许多问题的源头。一些地方淤泥沉积不但影响到了水路的畅通,更加导致沿岸老百姓的安全和生活问题。举一个例子,一段河水分为上游、中游和下游。上游的河水会带动上游的泥土往下面走,泥水会来到中游,在中游的地方沉积。这时候只要做好疏通工作,不但可以保持河水正常运行,而且可以保证上下游的安全。可是要是不注意的话,中游就会淤积泥沙,下游的水位就会下降,上游的水就会在中游大量滞留。这时候要是遇上雨季或者其它问题的话,中游就会发生水灾。中游的水下不去就会反过来往上游走,上游的水加上中游的水反上过来,这就是反噬,灾害比一般的洪水还要严重。而下游也会因为缺水导致收成不好,甚至于是旱灾。无论是水灾还是旱灾,只要死了人就会有瘟疫,病菌很难控制,所以瘟疫会大面积传播。粮食绝收或者水源不充足的时候,也是一些动植物难以生存的时候,所以一些动植物只好和人类争夺食物。蝗灾就这么形成了,大量蝗虫为了生存,为了能够活下去只好来吃庄稼。蝗虫生殖力强,数量多,每每过境就会造成大量庄稼的损失。只要保护好了生态,让蝗虫这种有害的动植物有自己的生存空间,就不会影响人类的正常生活。所以只要治理好河道,这些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了。
这个问题十分简单明白,但是为什么就是治理不好河道呢?问题出在管理河道的河道衙门和地方官员身上。河道衙门是在明太祖洪武皇帝朱元璋时期成立的,身为老百姓出身的朱元璋深知老百姓的疾苦,所以建立了这个专门管理河道事务的衙门。专门负责管理包括黄河长江在内的所有河流的治理工作。主要任务就是清理河道上的淤泥,疏通河道,朝廷每年下拨经费雇人做工。这个衙门权力不小,可以调动的人手也不少,为首的长官是朝廷指派的从二品现任官员。在当时一省的行政长官也不过是正三品的布政使而已,也就是说这个河道长官的级别比任何一个省的长官还要高。河道衙门为了表现成绩,为了让当时的皇帝高兴当然会尽心尽力。但是不久之后他发现自己不能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完了,要是这样不但没有事情做了而且会导致河道衙门没有存在的价值。他就开始慢工出细活,名义上是注意安全和节省,其实是想办法保留河道衙门一直存在下去。不久之后这个河道衙门的第一任长官发现这个河道淤泥不会一次性解决,就算清理了也会马上在几年内又淤积。他就一边继续磨洋工,一边向上级建议永久性设立河道衙门。朱元璋是一个务实的皇帝,深知这个工程的巨大和艰巨,所以答应了这个请求。
第二回 真假公主二
河道衙门成为了一个常设的办事机构后,这个河道衙门的长官又想出了一个为朝廷节省开支的办法。把原来的雇佣河工挖淤泥,改为让各地衙门关押的囚犯劳役。表面上是给了朝廷一个节省开支的项目,其实是在拖延进度。老百姓没有农活的时候来当河工,不但可以增加收入而且可以吃上一顿饱饭。这些老百姓是河流边上的人,深知治理好河道对他们也是很有利的事情,所以干活不但认真而且仔细。如果换上那些囚犯的话,就大大不一样了。囚犯不但没有钱拿,而且要被河道衙门的人逼着盯着干活,当然不会尽心尽力了。让这些人干活的话,不但进度受到影响,而且干的活也不会牢固。河道衙门的人就需要这个结果,他们可以有理由年年修理清理,出了问题也可以归咎在这些囚犯身上。本来这个方案不会被人采纳的,因为术业有专攻,清理河道需要有经验的人。但是朱元璋是一个苦出身的人,小气和省钱是他最大的问题,这个方案得到了朱元璋的全力支持。再说了天下刚刚平定,各地衙门需要大力整治治安,监狱里面几乎人满为患。这个时候让这些囚犯去干活,不但可以缓解监狱的问题,更加为朝廷节省开支,朱元璋当然高兴了。就因为这样河道衙门改雇佣河工干活,为利用囚犯挖河道淤泥。接下来的十几年间,多次发生事故,让朝廷和衙门终于明白了光用囚犯是不可能彻底解决河工问题的。朱元璋只好下达了新的命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