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第1/4 页)
政策呢?《南风窗》2006年年终报刊的评论员徐莉芳的文章非常好:“告别没有发展的增长……又好又快的中国新面目,无非取决于技术与细节了。”
《细节决定成败》一书出版后,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在书中我提出了“治大国若烹小鲜——公共管理无小事”的观点,也得到政府部门的肯定。包括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沈阳市政府、成都市政府、贵阳市政府、深圳市政府、大庆市政府、新乡市政府、齐齐哈尔市政府等政府机关请我去做了讲座,与政府官员们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再加上我本人也做了两年的厅级干部的秘书,所以对政府的一些运行方式和管理工作有一些了解。我们的精细化管理研究团队也对此作了一些研究,出版了《政府精细化管理》、《落实要到位 关键看结果》等书籍,试图对政府管理工作的改善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我认为:中央的许多方针大计在贯彻过程中,地方政府管理落实不到位是细节做不好的关键问题。
原###副部长张保庆在接受《中国青年报》采访时说:“中国最大的问题是政令不通,中南海制定的东西有时都出不了中南海。”所谓“出不了中南海”,我想主要是党中央制定的很多方针政策到底下都走形变样了。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做好细节、落实到位。
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
——《易经·系辞上传》
一、调研重细节 决策靠数据(1)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是《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的一句话,也是毛泽东留给我们的一句至理名言。
让我们看一个小故事吧。1941年陕北闹水旱虫灾,陕甘宁边区经济发生严重困难。6月3日,陕甘宁边区召开县长联席会议,讨论征粮问题。天下起雨,一声雷响,击中了会场礼堂的一根柱子,坐在柱子边上的延川县代县长李彩云身亡。一位农民知道后,说:“为什么雷公没有劈死毛泽东?”保卫部门很快就把这个农民抓了起来。毛主席得知消息后说:“你们先把他放了,问问他为什么咒我?”这位农民说:“你们共产党征粮太多了,我们承受不了。”
毛主席立刻责令派出调查组,调研此事。调查组深入民间调查后,得出结论:“1941年边区百姓要出二十万石公粮,还要运输公盐,负担很重。征粮太多了。但是粮食征少了,部队又吃不饱。”
“雷击事件”后,根据调查,毛主席决定不但减少当年公粮征收任务,而且要大力开展生产自救。从此,大生产运动在各个解放区轰轰烈烈展开。在共产党打天下的过程中,调查研究是一大优良传统,使共产党和群众形成了“鱼水关系”。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的高层领导人也一直在强调调查研究的重要性。1993年7月5日,###在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政策研究室主任会议上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
改革开放已经29年过去了,今天的中国社会情况更加复杂。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新的社会矛盾。这就要求各级政府管理者能够更加注意调查研究,研究各个阶层的社会诉求,关注每一个社会问题的细节。这一方面,###总理给各级官员做出了极为突出的榜样。
###下基层去考察,喜欢不按安排的路线走,喜欢到处转一转。到的尽是贫困地区,深入的是基层百姓,关注的是热点问题。2001年7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到江苏宿迁考察,他没有去市政府,而是随意走到一块农田和农民打起了招呼。当时###是轻车简从。田里干活的农民不认识他,把他当成前去考察的不受欢迎的“干部”。
###回忆道:“一位妇女扯着嗓门喊记者不要给我们拍照,说我们解决不了问题!听到这话,我把那个妇女叫到眼前说,你有什么事跟我说说吧。那个妇女和我面对面时没有认出我,于是讲了很多农民负担重的问题。”
“这位妇女直到我走的时候气还没有消。”###回忆说:“当时我一点也没有不高兴,我的心里只有难过。”“每次我到江苏,我就在想,不知道宿迁现在情况怎么样,是不是现在农民都高兴了呢?”说到这,###的声音有点哽咽。2003年3月,###出任总理,在人代会的记者招待会上,他说:“到中央工作后,全国2500个县区,我跑遍了1800个。”
2004年3月4日,###在参加政协经济界、农业界委员联组会议时说:“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朝野。”
2005年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