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2/4 页)
景。
所以兵部、阁臣们提出了一个折中的主意,就是让原镇西大将军暂时兼职镇北大将军,统御镇西镇北两方人马以应迫在眉睫的北方战事。
大魏东南西北四疆皆不临海,四处边疆兵马各十万由四镇将军戍守。镇西大将军兼职镇北大将军的缘故,第一是郑老将军却实有那个本事,第二却是因为郑老爷子的儿子多孙子多后继有人!刨除去已经战死沙场的,郑老爷子还有五子三十余孙活在世上,五个嫡生儿子每个都活得龙精虎猛的,就连先帝都曾经忍不住夸赞他是全大魏最有福气的将军。
镇东大将军一直由宗室中的贵支继任,镇南大将军位是皇子们的试练场。可是这四镇将军只要一任上没有不折损嫡裔血族的。嫡子、庶子、嫡孙、庶孙、外孙,家族旁支、远支的男丁等等血洒疆场,用生命来守护这四镇将军之位!
就连皇子阵亡在镇南将军位上的开国以来也有十余人了,而像郑老将军这样数十年征战仍然有如此多的儿孙在世上蹦跶,就不能只用福气来形容了,实在是“太福气了”。这福将之名,郑老爷子一当就是几十年。
另外,元熙帝一直认为,国家衰弱到如今这个地步,除了战争这个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朝中的大贵族、贵族、小贵族世家们都各怀心思,不肯全心愿意地支援和守护国家。
这就好像一个企业陷入困境的老板,忽然发现自己的部属们都各有心思,企业有难他们首先想到的是保全自己或是怎么才能安稳顺利地跳槽!要知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掌握着国家机器的皇族怎么可能发现不了那些贵族们的小心思和小动作?
要是放在盛世之年,皇帝大可端正态度摆正心态,能饶则饶,能敲打就敲打,一个明君的评价可保他死后千年不坠盛名,被世人传世不忘。
可要是国家积弱,而臣工们的家族富强,当皇帝的要是没有啥其它的想法那纯属扯淡!
所以元熙帝横看、竖看、左看、右看都是死看不上自己那一朝堂富户背景的臣工,只是碍于皇帝的职业道德莫不开面子直宣于口。
就这这种大背景下,物美价廉、身体健康、又是寒门子弟出身,身受皇父知遇提拔之恩的郑笠就走入了元熙帝的眼中。元熙帝左右衡量多个被选人物,还是觉得带着“福气”的郑老头是个好人选!毕竟在他今年频频倒霉的时候,有个能让他粘粘福气的人出现也好!
可是郑笠一家一直远戍边疆,**之中也无郑家女,这是缺限呀!思来想后,元熙帝决定将郑守仁调任华京,恩准其携家眷进京。抬举的同时以留为质!
郑笠是个明白人,欢天喜地地扣谢君恩,三天不到就把长子一家打发上路。果然不到半月圣旨再临,郑笠坐实了镇西大将军兼任镇北大将军,领兵二十万兵马。
郑笠这边刚刚奉旨兼领镇北大将军,华京方向各大世家的贺仪就先后脚的到达军中。郑笠无声冷笑,仅派了个刚到军中的历练的庶孙充作小校接待到营的各路人马。
不过二月华京中的世家贵族们都开始纷纷谈论:郑家寒门子弟跃居高位,部署子弟既无体统又无教养,统兵在外尚可掩饰其匹夫行径,若是任职京官必是今年最大的笑话!
闲话纷纷中,郑守仁携家带眷行色匆匆地于九月前到了华京。其实郑守仁应能早到,可是在他离开西疆后接到父亲的密信,让他带人秘密地到北疆实地考察一下。这样将来他即便人在华京也不会轻易对北疆战事判断失误。
所以郑守仁叮嘱妻儿放缓行程,自己带人先闪。只道他考察回来与夫人汇合才带队快速进京。元熙帝对他如此有军事觉悟非 常(炫…书…网)地满意,在第一次陛见的时候就开心地要赏他四个美貌宫人。郑守仁也四十余岁了,年纪与元熙帝相近,加之又是武夫出身,虽然文化没少学但是直爽的性子依旧不改。就只见他皱着眉头脸色难看地瞅着四女不做声。
元熙帝见状很不开心,又觉得自己赐人给郑守仁那是皇帝对臣子的恩典,郑守仁又不是没有脑子的莽夫应该不会不开面地反抗,就强按下不悦,肃声问“郑爱卿可是觉得这四个宫人没有姿色?”
郑守仁慌忙下跪“颜色都好,就是……”他也是颇感为难。这四个美貌宫人美则美矣,但是个个弱不禁风,其中两个更是骨感十足。皇帝所赐,肯定是要纳进门的贵妾,可是这四个女人实打实地不符合老爹选媳妇和孙媳妇的标准!
郑笠是个古怪人,为人处事都有些乖僻,例如郑家儿孙娶妻首先得合他老人家的眼缘,凡是他第一眼没看上的都不用指望了。儿孙纳妾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