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第2/4 页)
,并立即成立创作组,剧本采取
集体讨论的办法,由编剧许思言执笔。
四月,创作组开始工作,他们认真阅读研究了《海刚峰奇案》、《治安
疏》、《丘海二公合集》和其他有关海瑞的史料,以及传统戏曲中的海瑞戏。
经过讨论研究,决定主要以历史素材为依据,兼采传说和戏曲传统剧目中现
成的形象,来丰富这一历史人物的精神面貌。四月到五月,创作组编写剧本
提纲。
就在这一段时间,四月“中共中央八届七中全会”在上海举行。毛主席
在会上针对“反右”以后不少人不敢讲真话的情况,提倡要有“反潮流”的
勇气,要有不怕撤职、不怕开除党籍、不怕离婚、不怕坐牢、不怕杀头的“五
不怕”精神,要有解放思想,坚持真理、敢想敢说的风格。他强调指出,实
行正确的工作方法的根本保证就是敢于坚持真理,而真理又往往是在少数人
那里,因此为坚持真理就必须有“反潮流”的精神。五月,毛主席又做了关
于工作方法六十条的讲话,再一次提出“要有反潮流的勇气,要提倡敢想敢
说的共产主义风格”,“要有王熙凤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的精神,
号召“干部要有敢于坚持真理的勇气,不要连封建时代的人物都不如”。毛
主席看了湖南花鼓戏《生死牌》后又讲了称赞海瑞刚正不阿,直言敢谏的话。
四月至五月,创作组先后搞了三道提纲:第一个提纲较多在传统海瑞戏
的基础上加工,受的局限较大,未能成立。第二个提纲写海瑞受恩于徐阶,
但对徐之子的不法行为绳之以法,写大公无私主题,大家也不很满意。五月
中旬,许多领导同志和专业艺术人员再次讨论,决定改以海瑞上本“直言天
下第一事”为中心事件,描写海瑞冒死直言诤谏,突出他的“五不怕”精神,
这就是第三个提纲。
七月间,许思言根据第三个提纲写出初稿。
周信芳不仅是这个戏的导演和主演,而且自始至终参加剧本的创作活
动。他埋头书斋,翻阅研读大量史籍,并综合大家的意见、点子,酝酿完整
的方案。剧本既然以海瑞上本作为中心事件描写,以此表现海瑞的不畏权势、
不顾安危、敢于为民请命讲真话的崇高精神,那么就必须写好海瑞为什么要
上疏?海瑞是如何上疏的?海瑞上疏引出了怎样的后果?——这三个重要的
环节。周信芳认为必须充分揭示当时的时代背景。戏要从海瑞离开兴国县调
任京师写起。先写海瑞沿途目击老百姓遭受外患兵祸的茶毒,流离失所、四
处逃亡的悲惨情景;接着再写大臣们面对内灾外侮纷纷议论而束手无策。这
样就为海瑞进京后的为民请命,埋下了伏线,提供了充分的依据。
还有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按照当时的真实情况,海瑞只是一个小小的
六品户部主事,根本见不到皇帝的面。海瑞的疏本送上之后,嘉靖皇帝是在
后宫阅览的,除内廷太监、宫女外,只有首辅徐阶一人在场。如果这样写,
戏剧冲突尖锐不起来,戏的高潮也推不上去。几经钻研,想不出好办法来。
后来在一位领导同志的启发下,大家豁然开朗,历史事实是虽然海瑞确不在
场,但作为一个历史剧,可以给以适当的艺术集中,何尝不可以让海瑞到金
殿上去与嘉靖皇帝面对面地展开合法斗争呢?
周信芳与剧作者又给以巧妙的艺术处理,使嘉靖破例传见身为六品主事
的海瑞,显得合情合理,真实可信。
初稿完成,得到了领导和京剧院的肯定。市委宣传部部长石西民、《文
汇报》负责人陈虞孙和李太成、刘厚生等同志都认为基础较好,给予肯定。
同时也提了一些修改意见,要求把海瑞的形象塑造得更突出一些,海瑞的忠
心与皇帝的昏庸可表现得更尖锐一些,并希望能考虑更多地发挥周信芳的演
技,如上殿奏本时不必乘轿,可让其夫人紧追其后,这样不仅有戏,而且可
以发挥类似《徐策跑城》中的身段演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