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第3/4 页)
作〃受权之夜〃,作为一个重要节日,在每年的斋月即将结束时加以庆祝。这种突然来临的声音,来自大天使伽百利,他命令穆罕默德把真理传给麦加的人民。这种使命,与《旧约圣经》所记载的希伯来先知们所秉承的使命似乎没有什么区别。他们传播的真理似乎也差不多:上帝只有一个,他是全能的,是宇宙的创造者;将来必有审判,信仰上帝的人,将进入天堂,漠视天命的人,则会下地狱,并受到严厉的惩罚。
一开始穆罕默德的传教并没有引起强烈的反对。他的妻子赫底澈、堂弟阿里和他的血族阿布·伯克尔等人,先后成为他的信徒。早期的皈依者中,还有一些青年人,他们来自麦加的主要家族。不过,古莱氏族中较有势力的家族都坚决地反对他。特别是大量的奴隶和下层平民走到信徒行列中的时候,古莱氏人开始迫害他和他的信徒。
为躲避迫害,穆罕默德带领一批皈依者迁移到阿比尼西亚(今天的埃塞俄比亚)去,并在基督徒尼加斯那里找到避难所。当古莱氏人要求交出穆罕默德的时候,这位伟大的基督徒坚决予以拒绝。也许正是这次经历,使得穆罕
默德和他的继承人们,对于友善的基督徒,采取了较为宽大的态度。避难期间,发生了一次奇异的夜间旅行。传说在这次旅行当中,穆罕默德从克尔白被运送到耶路撒冷,并准备升上七重天。这次奇异的旅行,使得耶路撒冷成为伊斯兰教的第三个圣地,仅次于麦加和麦地那。
之后,有一个 75人的代表团,邀请穆罕默德到亚利斯白居住,并发誓服从和保护穆罕默德,这就是有名的亚喀巴誓言。亚利斯白的犹太教徒,正期待一位弥塞亚(救世主)的诞生。公元 622年,等到所有要迁徙的信徒离开后,穆罕默德、阿布·伯克尔和阿里等人才在夜晚迁出。当年 9月 24日,他们在
亚利斯白城的边境上受到热烈的欢迎,从此亚利斯白城就被称为麦地那……先知的城。这次有计划、有步骤的逃亡被称作〃希志来〃。十七年之后,哈里发欧麦尔把这一年定为伊斯兰历的起点。
希志来,对于穆罕默德和他的信徒们来说,是一次危险的旅行,但同时又是一次重要的机遇。之前在家乡麦加城,他的传道既不能改变社会,又不能打破日益滋长的个人主义和氏族精神,因而作为一个先知,他是失败的,受人轻视的;然而在麦地那,他却立即成为当地社会无可争议的、受人敬仰的政治领袖,以及宗教上的权威,在这样的前提下,他才得以从容施展杰出的政治才华和军事能力。
很不幸,他一开始所指挥的三次战役,都是针对故乡麦加的,而敌方的主力乃是他母族……古莱氏。第一场较大的战役,与其是说是战斗,不如说是劫掠。这一次,穆罕默德亲自带领包括 305个人、70多头骆驼和 2匹马的队伍,拦路伏击一支从叙利亚回返的麦加商队,这支商队包括近千人的武装人员,由倭马亚家族(属于古莱氏部族)族长阿布·苏菲扬率领。在离麦地那不远的巴德尔,双方开始激战。不过最终人数较少的穆斯林取胜,获得14匹马、115头骆驼和一些军事装备。战争的规模也许并不大,双方伤亡比例也不高,但这却是一场决定性的胜利。年轻的伊斯兰教从中汲取无比的信心:它被真主认可了!
▲虹▲桥▲书▲吧▲WWW。HQDOOR。COM
第34节:花开花落……阿拉伯帝国(4)
从此,穆罕默德成为一个著名的人物,他的胜利几乎传遍阿拉伯的每一个毛房,附近的贝杜因人开始与他结盟。但随着他的实力日增,麦加人对他的仇恨和恐惧也就越大。公元625年的一天,那个昔日的手下败将、麦加城的新领袖阿布·苏菲扬,率领一支三千人的军队前来复仇。在麦地那城外的乌虎德山下,穆罕默德的军队遭到惨败,他自己也受了伤,不得不从战场上逃走。然而暂时联合起来的麦加军队,因为根深蒂固的个人主义和氏族精神,在取胜之后又陷入不和,争吵不休。他们既不追击溃逃的穆斯林,也不进攻麦地那。
乌虎德战败后,穆斯林们由于团结一致、严守纪律,很快恢复了
元气。公元 627年,乌虎德战后两年,阿布·苏菲扬再次率麦加军来犯。穆罕默德事先命人在城边挖掘了壕沟。这支更大的军队在围困了麦地那城 14天之后,由于恶劣的天气、内部的争吵以及若干同盟者的背叛,被迫退却。
这次壕沟之战连同此前的巴德尔、乌虎德两战,由于双方的领袖和主力,都属于麦加城的古莱氏部族,可以算是古莱氏部族的内战。内战在古莱氏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