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3/4 页)
辟见解成为小说的灵魂所在。布莱斯的博学多识和她对达芬奇的钟情和研究都给与布朗的创作极大的动力,布朗更加努力地创作。闪动的笔尖流淌出了最为巧妙精致的故事构思,最为扣人心悬的故事情节。
《达·芬奇密码》的创作不仅进一步加深了布朗对妻子的感情,而且伴随着研究的深入,布朗对宗教和精神的认识也发生了改变,而这种改变没多久就发展为质的改变。
布朗在研究过程中发现了很多与以往所接触的教导不同的问题,他感到苦恼,但是很快他在一位历史学家的指点下明白,当人们阅读和阐释历史时,并不是在阐释历史的真实面目,只是在阐释这些历史事件的记录。说深点儿,只是在阐释他人的阐释。没有人能够回答如何保证历史真实性的问题,但它并不阻止人们对历史的询问。
有了这样一个清醒的意识,布朗更加明确自己的创作状态了。
希思老师的名言——简洁即美——又一次在布朗的耳边回响,但布朗觉得自己离这个目标还差得太远。他只能先将能想到的都写在纸上,然后再去删改,最后几乎百分之九十的部分都被删减了。
第四部小说带给布朗的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战,他不仅要思考研究小说的主题,还要搜集大量鲜为人知的材料,除此之外,他还要将所有备用数据和资料从多方面进行审查考证,特别是众多艺术作品的完整历史,及小说中出现的每个场景的准确方位。
布朗和布莱斯曾经被准许参观卢浮宫内所有的景点,包括一些平时根本就没法进去的地方。 布朗觉得这趟考察抵得上他们在网络上忙碌几个月。写《达·芬奇密码》之前,布朗就拥有了相当多的关系,帮助他收集机密材料,参观秘密地点。
从一开始,布朗就希望《达·芬奇密码》能带领读者从郇山隐休会和天主事工会纷繁复杂的关系和历史中领悟艺术人物的真谛,揭开列奥纳多·达·芬奇艺术作品中暗藏的玄机。为此,他不仅要充分利用自己收藏的大批艺术历史和宗教书籍,还要向那些在这类学科已有建树的专家请教。还有,普兰顿。布朗知道普兰顿可以帮上其他人帮不上忙。这位热心的图书管理员总是为布朗制定可行的研究方案,为小说找到不少隐秘的信息。而且分文不取。
第六章 破釜沉舟(2)
但当面临是否要将耶稣和抹大拉的马利亚的夫妻关系正式写入小说中时,布朗又犹豫起来。最后,他终于想通了。尽管此前他一直都不怎么情愿去挖掘这个主题,但实际上他知道按照美国现在的宗教和精神发展状态,读者对他的设想应该还是可以接受的。
是布莱斯激发了布朗创作《达·芬奇密码》的灵感,因此,布朗将它献给了妻子。布朗知道布莱斯为了这本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与书中再现的女神形象和甘于奉献的女性精神存在着诸多相似性。布朗由衷得感谢他的妻子。
《达·芬奇密码》虽然有令人拍案称奇的故事构思和惊险刺激的情节安排,但在2001年下半年发生的那事件,却险些让这后来的本书不能问世。《骗局》的销售情况一塌糊涂。好在倒霉的不光是他们,2001年的恐怖袭击和书籍零售市场的一系列变革,使出版业的形势急转直下,整个市场都萎靡不振,而惊耸小说则尤其如此。
书市每况愈下,布朗前三本小说业绩平平,这一切都使得他投入了无数心血和时间的新作前途未卜,吉凶难测。在现代出版史上,编辑和出版社都清楚读者从发现到认可一套有着同一主人公的小说需要很长一段时间。一般来说,读者首先选择的是最新的一部作品,如果喜欢,就会回头将这位作家所有的作品都买全。这样一来,出版社的再版书目上就会出现一年以前的书目,这比新书可是赚钱多了。
但这也只是过去的老一套。现在大多数的出版社独立经营,完全有能力支持一个作家写上五六本,甚至更多的书。这一过程至少要十年时间。20世纪90年代,一些跨国公司看到了出版业在大众心里独有的威望和其蕴涵的巨大商机——而且利用跨国营销的便利,无疑可以提供更多的销售渠道——于是,他们掀起了抢购自由职业作家的热潮。
此后,他们就开始谋划思考如何从这些作家身上赚钱。早期的出版社最关心的是能否拿得出好的文学作品,而现在的跨国联合企业首要宗旨却是如何营利。只要卖得好,是文学味的还是商业味的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赚钱,讨股东的喜欢。这就意味着如果一个作家的前几部作品出版后没有立刻引起读者的注意,就会越来越不起眼,也就没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