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2/4 页)
士兵。524团防区从苏州河北岸租界边上的北江西路(路中间为界,一边是华界,一边是租界)经乍浦路、老靶子路(今武进路)、北四川路、虬江路、宝山路八字桥、天通庵路、东宝兴路至青云路。战役后期,为避免和减少敌军炮火杀伤,防线稍作后退,在老靶子路、界路(今天目路)、北河南路、宝山路商务印书馆、宝兴路、广利路、柳营路一带与敌周旋。
敌军对闸北我军的正面进攻,时紧时松,但一直不断。在汇山码头一带江面停泊的20余艘军舰炮火轰击下,每天都有数架或一二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几十门榴弹炮、步兵炮及其海军司令部屋顶上的重炮、迫击炮连续不断的轰击,常常一天发炮七八百发之多;还出动数辆或十几辆战车掩护步兵冲锋。出动的兵力一般几十人、上百人,时常有几中队数百人、一连队几千人蜂拥而来的。攻击点也时南时北,不断变化。东宝兴路、启秀女校、天通庵车站、老靶子路常受其攻击。八字桥与虬江路淞沪铁路车站的战斗更是频繁。敌人企图突破一处,直攻我北火车站守军。
十万男儿血,染红淞沪土(11)
谢晋元根据多年的战斗经验,严格要求部队于战斗空隙赶做防御工事,并且具体细致的加以指导,使伤亡大为减少。他要求营、连长仔细检查工事建筑是否坚固。二连一排三班的下士章渭源,入伍刚半年,“八一三”开始时在周顶立班长带领下,守卫八字桥。十天后从第一线换防下来,在宝山路的一座教堂周围做工事、掩蔽部。刚做好,唐焕文副营长来检查,说掩蔽部不符合要求,必须迂回曲折,有两处进出口,他们赶紧重做。当天中午,敌人炮弹突然向我军驻地猛轰,一百多发炮弹如雨般落下,掩蔽部附近一座最高的四层楼房被炸成平地,其他建筑也损失不小,三班的掩蔽部中弹一发,一个进出口被炸塌,而士兵几乎没有伤亡。事后,孙云副班长说:“还是长官有经验,否则我们这一班人全牺牲了。”
谢晋元组织材料,请师工兵营长蔡仁杰少校将参加战地服务的土木技术人员及北火车站修理厂的机修工人组成工程队,设计一种分解式的钢筋水泥碉堡,先在后方分成几部分做好,利用夜晚运到前线,接缝处以铁钩扣住,再用水泥浇注,密缝固定,设置在各处要点。士兵再利用原有房屋、残墙及沙袋、钢板构建工事联结,做成一道道互相支援、火力交叉的纵深防御网。
有了牢固的防线,他还要求一线官兵按照阵地防卫的特点,根据战场的形势,灵活配置和使用兵力。敌人进攻前,往往先以飞机轰炸、大炮轰击,除个别哨兵外,要求部队全部分散于掩蔽部,以减少伤亡。这些哨兵最危险,但责任很重。外国通讯社的记者看到我军哨兵勇敢、镇定和尽职的精神,表示了极大的钦佩,他说:“那些勇敢的中国兵,除掉他们的巡视工作以外,对于炮火似乎毫不在意。北河南路的防御处,站着一个中国哨兵,他是个精壮的青年,穿着绿色制服、短军裤,一条红布条缝在裤脚两边;打着绑腿布,穿双草鞋,但他精神奕奕,日军的机枪及炮火,不能动摇他的镇定。有时炮弹在离他百码处落下,声震云霄,沙石横飞,但他仍然若无其事。”等到敌兵冲锋时,我军利用几道防线,有时在第一道防线阻击;有时放进来,以第二道防线的交叉火力,予以杀伤。还有时放开中间,将兵力布置于两边,从侧后夹击敌人。敌战车必经的路上,预先挖下一个个深坑,用杂物遮盖,战车受阻,旁边埋伏的战士,以集束手榴弹轰炸。总之,虚虚实实,保存自己,歼灭敌人,把日本鬼子打得胆战心惊,不知所措。而我军战士则越战越勇,以较少的牺牲,杀伤数倍的敌人。
八字桥我军在消灭敌大批有生力量后,九月中旬主动撤退到桥西边,双方又形成隔横浜河(今俞泾浦,属虹口港水系)对峙的局面。敌军多次在河上架桥,企图偷渡;又派汽艇三艘,载兵20人,寻找登陆地点,但均在我军迫击炮、掷弹筒、手榴弹打击下,宣告失败。上海市文史馆馆员梅鹤孙先生根据当时报纸刊登的报道,曾写过一篇回忆史料,足以说明524团战士在宝山路八字桥杀敌时的勇敢、沉着和机智:
闸北守军以三制百。淞沪之役,闸北争夺战尤足以振人心而寒敌胆。当宝山路一带我军以重兵防御,日寇屡攻不下,战况极为沉寂之时。在某一防御工事后面,驻守有军士三人,相隔不远之日寇阵地,亦有敌兵一人,遥遥相对,各不相扰。乃一日薄暮,突有敌军百余人由防地冲出,势若潮涌。而此三守兵,尤镇静如故。须臾,我方有二人将其钢盔交与另一守卒,曳一重机枪匆遽而去,仅有一兵留守,露其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