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第3/4 页)
合的时候,肉跟骨头只是一个很薄的片片,就是薄薄的一层皮。
胳膊就这么锯了下来。贺龙拣了块骨头,拿毛巾包好,装在兜里,说:“这是贺炳炎的骨头,我要保存好。”
独臂也英雄
贺炳炎锯掉一个胳膊,他只在担架上躺了6天,就下来跟普通战士一起行军。不久,他率部首战雁门关,再次威震敌胆。
记者:雁门关伏击战是抗战之初八路军有代表性的一个大胜仗,您父亲作为一二○师七一六团的团长,他是这场战斗的直接指挥者,在很多文学作品里把他描绘得异常神勇。能不能给我们讲讲雁门关大捷的经过?
贺陵生:我父亲当时和政委廖汉生是搭档,根据侦察知道敌人经常在雁门关附近运送物资,车队来往比较频繁。日本人也怕游击队整他们,所以他们的车队基本上都串在一起走,这样互相之间有个照应。当时零星的一些抵抗部队打不了这种战争,部队多了,运动又不方便。他们在雁门关多次侦察敌情以后,就确定要到雁门关来打这次伏击战。大概前前后后准备了十来天时间,侦察敌情,我父亲亲自到现场去看,把部队都布置好了。正好那天先过来了大概有300余辆日本人的军车,战士们都很兴奋,这时候可以打一仗。可是正赶上从对面的方向又过来100多辆日本的军车,400多辆军车交会在一起了。这时候打还是不打就有点犹豫了。你要打,万一吃不掉,咱们一个团不过几百人,也没有什么多少真正的重火器。尽管这样,还是坚决打,部队就冲上去了。
记者:据说您父亲在断臂之前,一打仗常常不顾自己高级指挥员的身份冲在队伍的最前面。那么断臂之后,他是不是还是这样呢?
贺陵生:包括他断臂之后,我父亲从来都是身先士卒。那次他也冲上去了,三个日本人拿着枪过来,一看我父亲就一个胳膊,就想过来整我父亲。我父亲左手拿了把长刀,一个人对着三个人砍。后来他的警卫员还有炊事班都来了,把这三个日本鬼子给干掉了。
记者:雁门关伏击战的胜利,可以说让抗战军民的士气为之一振,对日军的打击非常大,甚至有人说它打破了当时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贺陵生:当时确实国民党也觉得不可思议,你们就这么一个号称“小米加步枪”的装备,一下子把日本人几百辆车搞掉了。我母亲给我讲,国民党还给我父亲奖了200块大洋,因为那时候是国共合作一块儿抗日嘛,蒋介石还专门颁布嘉奖令,嘉奖我父亲。当然这大洋肯定是充公了。后来,日本人在那个地方专门立了个牌子:“此地殉国七十六人,过往车辆千万小心”。
毛主席说:“这个礼你就免了吧!”
断了右臂的贺炳炎,挥舞着他有力的左臂驰骋沙场,成为军中战功赫赫的“独臂将军”。
有一次,毛主席笑盈盈地朝他走来,贺炳炎举着左手,向主席敬了一个军礼。毛主席拉住贺炳炎空空的袖管说:“你是独臂将军,往后这个礼就免了吧!”
虎将本色…采访贺炳炎的子女(5)
记者:您有没有听说过在部队中与父亲的独臂有关的一些故事,据说,您父亲一度跟余秋里共事,余秋里只有右臂,他只有左臂,当地群众管他们领导的部队叫“一把手的部队”。
贺陵生:他们配合比较默契,性格上、感情上配合都很默契。余秋里是我爸爸的政委,余秋里没有左臂,我爸爸没有右臂,所以他们俩的衬衣,余秋里容易坏的是右手衬衣边上,我爸爸就是左手的衬衣,因为摩擦,容易坏。他们俩一看衣袖破了,就把衬衣换过来穿,这样余秋里那个衬衣袖子还是好的,我爸爸那个衬衣袖子也是好的。还有就是他们两个领手套,人家那是一人一副手套,他们俩领一副手套,正好我爸爸左手用得着,余秋里右手用得着。
记者:您父亲性情豪爽,从不肯服输,也喜欢运动。断臂之后,他从前的那些脾气秉性,甚至是业余爱好是不是有所改变?
贺陵生:他还是那样。我父亲特别爱摔跤,他的右胳膊失去以后,他依然爱跟人摔跤。我听说除了廖汉生,因为廖汉生比较文一点,此外,差不多跟他在一起的人没有没跟他摔过跤的。但赢他的人也很少,包括个子比他大的人,一般都摔不过他,就一个左胳膊,还是那么厉害。
记者:他真是个性情中人。听说在战争年代他就经常跟彭德怀“顶牛”,有一次两个人因为在战术上各执一词,他一气之下摔了彭德怀的电话。
贺陵生:还有下棋也这样,在战争年代,他经常跟彭德怀下棋。跟彭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