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1/4 页)
刚开始是权贵人家为父母祝寿或因喜事而请来剧团,免费招待客人看戏。
在几年前,披露街至宰也街(DoyersStreet)的内凹处盖了一间经常性的剧院。取名为中国京剧院,隆重开幕,门票为二十五分钱。
大部分是上演《三国演义》、《水浒传》,当然台词也都是使用广东话。
林炳文听不太懂,但对故事情节倒是很清楚,因而能看得懂大概。
孙文在小时尚未赴夏威夷之前,常看“台湾戏班”的演出。那是来自台湾的一团,但说话却完全能听懂,或许演员是和孙文同样的客家人吧。
但从那时起便不曾再看过戏。
“有志于政治者必须知道庶民喜欢什么、痛恨什么。”
林炳文用这话邀孙文看戏。
“非常值得参考。今后多在洋人圈里过生活,我必须唤醒自己切莫忘记这种中国气氛。我会多加留意的。”
孙文说道。
一旦到英国,那里几乎没有唐人,跟夏威夷和美国的情况截然不同。
“此去虽是一人,但凭逸仙兄不论去到何处都会有友人的。”
“我希望认识像炳文兄这样的友人。”
孙文起身舒展了一下筋骨。
大英博物馆(1)
孙文每天前往大英博物馆,而每次必然都会去到那间圆形的图书阅览室。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竟然也有了一个他专用的指定席。
“这里有加里波第(译注:Garibaldi,意大利的统一功臣)和马克思等人常坐的席位。不久后这儿也将会有一个孙逸仙读书的指定席出现吧。”
他遇到一位陌生的妇人对他这样说。
因报纸在短时间内大量报道他的消息,SunYat…sen之名立即广为人知。
那时代尚鲜少有东洋的外国人,加上光凭辫子有无便知道是否中国人。在遭绑架之前,孙文在街上常被误认为日本人,他每次回答说自己是中国人时,对方总是盯着确认他脑后有无辫子,再耸着双肩摇头表示不解。
公使馆在释放孙文后,立即雇用私家侦探调查他的行动。十五年后清朝覆亡,侦探社的报告便对外公开。
侦探不畏繁琐,记下了每天在大英博物馆的图书阅览室从几时至几时的这类数字。
——今天没有吃午餐的形迹。
——今天买了面包带走。
调查报告上记载的尽是这些事。
因该学的事务太多,孙文一头栽了进去。他珍惜每天的一分一秒用功读书。
(欧洲人在百年前就读过这一论述,真了不起!我可不能迷糊度日。)
读完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孙文只能叹气表示佩服。
在伦敦有几名中国的留学生,他们是自费留学生,大概都是些家境富裕的子弟。这些人并不是那样畏惧公使馆。
但孙文并不想劝说这些留学生从事革命,这是他的原则。已经拥有太多东西而害怕失去的人,并不适合从事这一事业。
孙文认定这些人属于士大夫阶级分子。
留学生既然会来到大英博物馆的图书阅览室,应该不会是常见的游手好闲的学生。他们也知道孙文便是公使馆事件中遭监禁的当事人。
在阅览室内外擦肩而过时,他们会对孙文露出笑容。孙文觉得那是一种表示友好的气息。
“孙医师,若有空就一道用午餐吧?”
那群人会如此邀约,说的是广东话。三人当中有两人大概是广东出身而能说流利的广东话。另一人据孙文观察,应该是浙江出身。跟他们交谈过几次后,这种事情总能判断得出来。那人虽像是浙江人,却老是操着生硬的广东话跟同伴交谈。
“多谢!”孙文露出笑容答道——“一个人吃饭总是嫌寂寞些。我们Dutchaccount(平均分摊)吧!”
“那不行!开口邀请的人当然要请客。对了,我姓陈,单名闲。不管什么时候都闲着哪!”
出言相邀的男子说完这话,好像还想拥抱孙文的样子。
孙文自动起身,说道:
“那就走吧!好久没讲家乡话,最近嘴巴都好像痒了起来。但你跟我一道用餐,难道不怕公使馆的人找麻烦吗?”
“若连这样也怕的话,就不能在此地度日啰!我来此打算住六年,是要来学习技术,不打算马上回国。我才来这儿不到一年呢。”
陈闲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