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部分(第3/4 页)
陈赓这个问题问得好。我看哪,在军事科学技术教育与科学研究方面要全学人家的,咱们自己不懂嘛,没有办过这样的大学,在学习过程中,随着我军发展和提高,吸取其精华为我所用,这就是‘洋为中用’的方针嘛,不能说这是教条主义。在军事行政管理与训练方面,主要是学习人家的正规化建设经验与良好作风,军队嘛,自然要有军威,这也表现了国威,不要怕有点形式主义。”
毛泽东站起来,在摆满书报的书房中踱了几步,挥挥手,继续说道:“要下决心克服我们多年形成的游击习气,形式与内容是一致的嘛。但是,在官兵关系上,军民关系上,要保持我军的光荣传统。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要发扬我军数十年来行之有效的传统,不搞一长制,不搞命令主义、军阀主义。对苏联专家,要不卑不亢,不学的地方也要讲究方式方法,多做耐心解释工作,不能影响团结。”
周恩来和陈赓都在认真倾听毛泽东这段精辟的论述。陈赓从朝鲜回国后,这是第二次面见毛泽东,现在毛泽东耳提面命,已经把如何处理与苏联专家关系的问题讲得透彻而深刻,陈赓心里透亮了。
毛泽东重又坐下来,笑着对陈赓说:“陈赓同志,我刚才讲的这些原则,是供领导掌握的哟,不要向外传播,以免让苏联专家感到我们对他们不信任,不尊重。”
从菊香书屋出来,陈赓信心倍增,心情十分愉快。他匆匆赶回筹委会,向大家传达今天中南海会议的精神,就像过节似的,筹委会里一派喜庆气氛,特别是那些教授们,都把周恩来和陈毅讲话的具体内容,记到自己的笔记本中。任新民感慨地对陈赓说:“陈院长,9月5日这是我们军工的大喜日子呀,我们应该永远记住今天这个日子。”
北京的九月是凉爽宜人的,而筹委会的九月则是火热得让人们永远难忘。
txt小说上传分享
7 全校动员 林园万里搬迁忙(1)
全校动员 林园万里搬迁忙
陈赓急电 张衍携子飞北京
重庆市是长江边上“三大火炉”的“第一炉”,夏季热风炙人,酷暑难耐。可在西郊歌乐山南麓却有一处清凉世界,这就是当年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的官邸并以其姓氏命名的“林园”。
林园里四面青山,峰峦叠翠,嘉陵江吹来的习习凉风,越过山谷,直透林间,苍松翠竹间的石板小径,曲折蜿蜒,通向林阴深处,清澈的小溪“叮叮咚咚”的低唱浅吟,给幽静的山林带来生气。林园的名声不仅仅因为它的怡人美景,更主要的原因是它与中国现代史中的名人密切相关,抗战时,蒋介石把林园当作自己的官邸,山上许多西式别墅均为民国大人物的公馆。抗战胜利后,蒋介石电邀毛泽东来重庆谈判,毛泽东抵渝后,林园便成为毛泽东的下榻地,住在林森那栋乳白色的公馆里。翌日晨,毛泽东在薄雾缭绕的林阴小路上散步,于曲径通幽处与蒋介石邂逅相逢,两人在一张圆形石桌旁坐下来谈话,拉开了国共两党谈判的序幕,从此,这张石桌就留名青史,被人们称为“谈判桌”,成为林园一景。1949年,国民党兵败如山倒,昔日达官显贵占据的林园便人去楼空,秋天的山林中只留下虫鸣鸟啼之声了。
1949年4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第三野战军万帆齐发,一举突破国民党苦心经营的长江防线,两天后解放了南京。5月4日,中原军大奉命从河南许昌迁入南京,改名为二野军大,仍由刘伯承司令员兼任校长和政委,刘华清为校党委书记,徐立行为教育长。
在新的形势下,二野军大的扩编和招生工作迅速开始,江浙和上海地区上万名知识青年如潮水般投身这座革命熔炉,一时间孝陵卫的慕名报考者人山人海。6月16日下午,刘伯承亲自给二野军大学员作报告,他没有讲稿,就像一位宽厚长者对晚辈们娓娓叙谈家常。三个小时的报告让两万名青年师生和干部的思想进入一个崭新的境界。刘伯承在报告的最后,说了一段震撼心魄的话:“同反动派的斗争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是一场革命。革命不是请客吃饭,革命是要流血牺牲的,是白刀子进,红刀子出啊!”他大声问学员们:“大家怕不怕?”会场上的学员们齐声高呼:“不怕!”刘伯承重申他一贯主张的原则:“我们是来者欢迎,去者欢送,如果你走了又想回来,我们还欢迎。”
这就是主张“治军必治校,治校必严”的刘伯承在二野军大初建时期那次令人难忘的讲话。
9月12日,邓小平政委又来二野军大做“过关问题”的报告。邓小平开宗明义地讲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