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第1/4 页)
这次去岭南的人马当中,东吴兵占了大部份,还有一小部分是蜀国原来的辎重兵,这只不过是为了掩人耳目而已。
刘厚有密旨给费袆,这些人一到岭南,费袆就会根据密旨将其中的东吴兵扣押,然后他们就会变成攻伐南方土人的敢死队、开荒种地、伐木、挖矿的免费劳动力。
当然,费祎将这么多辎重兵滞留在岭南要有个明面上的理由,费祎给刘厚上了一道奏折,言称岭南地区地广人稀,需要大量人口去开发土地,费祎向皇帝请示,是否可以将来运粮的民壮留一部分在岭南,助其开发岭南。
刘厚自然不会不同意这道奏折,这本来就是他授意的嘛。不过,为了照顾其他大臣的情绪,刘厚一直没有答应费祎,只是回复他,留下人可以,但是不能全部留下,要优先保证有足够的人手运输粮草到荆州,多余的人才可以留下。
于是,这些多余的、被费祎留下的人,自然而然全部都是东吴兵,运输粮草回荆州的,则全部都是蜀军原来的辎重队队员。
接下来,各大矿场也发生来类似的先斩后奏事件,各矿场管理官吏纷纷先扣押下过来运输矿石的东吴兵,然后上书朝廷要求将这些人手留给他们使用。
到了最后,连各县各乡都出现这种克扣押辎重队员的事情,不过由于县和乡级行政单位中的衙役、捕快数量很少,考虑到管治难度问题,分配到各县和各乡的东吴兵很少。
古代不像后世那样,公务猿一大堆,一般来说,古代在一个县中,真正有编制、领俸禄的公务猿只有3个:县令,县尉,县丞。当然,朝代不同也可能有典史主薄之类,但总数都在个位数。
他们要通过国家公务员考试(科举),取得进士职称后才能担任,而他们的手下比如师爷、捕头、典史、衙役等等都是县令县丞自费招募的,他们通通都是没有编制的临时工,那时候叫做吏,当然,从社会地位和他们从事的工作性质来看,这些吏员的确相当现代的公务猿。
在古代,即使是这些临时工的数量也不会太多,一般来说一个县就两百来人,原因很简单:一来,古代一个县人口可能和现代一个乡差不多,人少了事情也少,自然不需要那么多公务猿;
其二,古代的官府并没有现代政府的职能这么多,例如你想开家餐饮店,根本无需去办卫生证,也不需要消防方面的许可。职能小了,自然工作量也就小了很多。
其三,古代官员的幕僚、吏员都是官员个人掏腰包聘请的,为了节省成本,这些官员自然不舍得自掏腰包,多多聘请吏员了。
其四,古代的基层统治主要是靠保甲制度以及个别大家族内部自己治理的。这些相当于村官、街道办主任的人员更加没有被算入公务猿编制。
这也是古代公务猿数量比例远较现代少的原因。有点离题了,言归正传,因为县和乡中,办事的公务猿较少的缘故,所以,每个县和乡能接纳安置的东吴兵很少,多了恐怕这些地方衙役根本应付不过来,一不小心给他们有机会作乱就惨了。
这次分批安置潜伏的东吴兵,郭攸之安排得很精妙,行事也很隐蔽,保密工作做得很好。潜伏着的东吴兵根本还没有搞懂发生来什么事,就被处理了一大批。
等潜伏中的东吴兵指挥系统反应过来有点不妥时,已经太迟了,五万东吴兵中的大部分已经暗中被瓜分,只有很少量东吴兵冒死出来捣乱,结果可想而知了。
ps,太累了,不够时间写完3k,继续无耻地做2k党
第一百六十五章 处理东吴兵
上回说到郭攸之出主意,保留混进第四师中的东吴兵,刘厚问他到底有什么打算,于是,郭攸之解释道:
“这第四师是冷兵器部队,只要防着点他们,不给他们搞突然偷袭,他们能弄出什么乱子来?朱褒不是三番四次请战吗?陛下不如满足他的要求,让他带着第四师到前线去和魏军战斗。到时候就让这些东吴兵冲在前面好了。”
这下刘厚彻底明白了,郭攸之是打着让东吴兵做炮灰的主意,这样既能减少蜀军的伤亡,又可以消耗这些潜伏着的东吴兵,真是个一举两得的主意。不过这个主意实现的前提是这些东吴兵不会在战场上反戈一击。
事不宜迟,刘厚马上叫人唤来朱褒,吩咐他做事。朱褒一来到刘厚的御书房,就听到小皇帝有意让自己带兵出征,还是做前锋跑在所有队伍的前头,当堂就像打了鸡血一样兴奋,满口答应一定会完满地完成皇帝交托的任务。
“你要做这个前锋可以,不过一定要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