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第3/4 页)
动10辆坦克、14辆装甲车、100多名步兵向珍宝岛发起第三次攻击。岛上的中国边防部队遵照毛泽东的教导,“敢把敌人放近打,三百米不打,二百米不打,八十米不打,七十米不打,放到五十米,突然开火”,用无后座力炮、火箭筒在距苏军几米、十几米的地方开火,多次打退了苏军的冲锋。15时30分,岸上中国炮兵群也加入战斗,以猛烈的火力集中轰击,击毁苏军1辆坦克,4辆装甲车,击伤两辆,还打死了苏军边防总队长列昂诺夫上校和一名中校。下午17时后,天色转暗,苏军全部撤出珍宝岛,第三次战斗结束。①
从当天的冲突来看,双方都作了准备。苏军于凌晨4时就在列昂诺夫的率领下悄悄地潜伏到岛上,试图给中国边防军以出其不意的打击。没成想,中国边防军比苏军准备得更充分。于是,列昂诺夫请求增援。等上报到莫斯科时,国防部长格列奇科还在印度,勃列日涅夫正在去匈牙利的路上,没有人敢下令增援。直到下午,勃列日涅夫才得知消息,同意派兵增援。等援兵出动时,珍宝岛战斗已经结束,列昂诺夫也命归西天。
在3月15日的冲突中,苏军共出动50多辆坦克、装甲车,向中国领土发射了1万多发炮弹,并出动了36架次飞机。中国边防军只有步兵和部分炮兵、工兵,既无坦克、装甲车,也没有出动空军支援,在装备和火力均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凭着顽强的战斗精神,打退了苏军三次进攻,击毁2辆坦克、7辆装甲车,打死苏军近60人,打伤80多人。中国边防军只牺牲12人,负伤27人。毛泽东后来评价说,我们一没有用飞机,二没有用坦克、装甲车,三没有指挥车,打了9个小时,敌人三次冲锋,都被我们打垮了。我们不是不要飞机、坦克、装甲车,但主要靠勇敢。要破除迷信,这次珍宝岛就破除了迷信。
当天下午4时,中国外交部紧急约见苏联驻华大使馆临时代办,但遭到苏联驻华大使馆临时代办的拒绝。几个小时后,苏联政府匆匆忙忙地发表了一个所谓的“抗议声明”,一方面说“正采取一切措施以避免冲突”,另一方面又说珍宝岛“是苏联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为此,中国外交部向苏联驻华大使馆提交了一份抗议照会,指出:3月15日凌晨,苏联政府出动大批装甲车、坦克和武装部队,又一次侵入中国领土珍宝岛和该岛西侧的中国河道,首先向岛上的中国边防巡逻人员开枪射击。中国边防部队被迫进行自卫还击。苏联方面不断增加装甲车、坦克和武装部队,并向中国境内纵深开炮,事态正在扩大中。苏联政府在挑起了3月2日的严重流血事件之后,“不顾中国政府的多次警告,不断派兵侵犯中国领土珍宝岛,进行武装挑衅,现在又一手制造了新的流血事件。苏联政府必须对由此产生的一切严重后果承担全部责任。中国政府向苏联政府提出紧急的、强烈的抗议,苏联政府必须立即停止对中国的武装挑衅。中国政府保留进一步提出要求的权利。”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没有飞机坦克,我们照样打胜仗(5)
3月17日,苏联边防军再次出动5辆坦克、70多名步兵,在炮火的掩护下登上珍宝岛,在岛上埋设了大量的防步兵地雷,并想拖走被地雷炸毁的T—62型坦克。中国炮兵群猛烈开火,苏军急忙从岛上撤走。随后,苏军将这辆坦克沉入江底。不久,中国海军在民兵的配合下将这辆坦克捞起,送给了中国军事博物馆。
经3月2日、3月15日和3月17日的战斗,中国边防部队共击毁苏军坦克、装甲车17辆。据苏方统计,苏军在冲突中死58人,伤94人。苏军进攻被打退后,加之岛上又布置了大量地雷,也就没再登上珍宝岛。中国边防军在岛上只留了少量部队。
毛泽东说:现在总感到要打仗(1)
3。 毛泽东说:现在总感到要打仗,这不仅是一个珍宝岛的问题
自1968年起,中苏边境紧张气氛不断增加,冲突的规模也越来越大。珍宝岛冲突,更是一次极为严重的流血事件。此后,苏联还准备对中国进行核打击。中国领导人感觉到来自苏联的战争威胁,全国性的战备工作也随之进入高潮。
珍宝岛冲突发生后,中国立即作出了强烈反应,强调要准备打仗。1969年3月4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发表了经周恩来修改的社论《打倒新沙皇》。社论指出:中国的安全面临着威胁,苏联“不断武装侵犯我国领土,制造边境事件”,这个事实又一次使全世界人民看清,他们是“地地道道的新沙皇”。苏联企图把出兵捷克斯洛伐克的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